p2p理财成潮流 背后风险不能忘
更新时间:2014-03-28 12:40
【摘要】互联网理财时代的到来着实让p2p理财火了一把!p2p理财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理财产品,在我国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企业之间也未形成共享机制。参差不齐的p2p理财水平人人们不得不担心p2p理财发展背后风险。那么,p2p理财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深入探索一下p2p理财背后风险。
CPI飞涨、投资亏损,理财危机如何用保险来抵御!
手头有些闲钱,是放在银行收利息或购买理财产品?还是通过点对点的网络借贷平台,换取预期年化收益15%—60%甚至更高的回报?而今在长三角地区,不少普通白领或并不资深的投资者开始选择后者,他们尝试投身于一种目前异常火爆的名曰P2P的“互联网金融”,但会否惹火上身的隐忧已浮出水面。
好比淘宝网给买卖双方搭建起交易平台,P2P借贷平台(以下简称P2P)则是借助网络技术和信用评估技术,协助投资者与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的中介服务。P2P并不涉及揽存,资金支付和清结算一般会由类似于“国付宝”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承担。
6个月前在温州注册的浙江紫莲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一个P2P。据总经理戴克明介绍,“紫莲花”对投资人年化回报约30%,而放给借款人为月息4分。之所以能维持如此高的贷款利息,是因为“紫莲花”业务以银行转贷为主,这种“过桥”周转,一般7—14天,周期短,安全性较高。平台上线半年来,融资笔数达621笔,交易2.7亿元,活跃的投资用户800余人,这些投资者中约有5%为上海籍人士,其余为温州本地人。他们只需登录互联网进入“紫莲花”平台,通过实名、手机和邮箱认证后完成注册,即可在平台上任意选标、下标进行投资理财。
戴克明告诉笔者:“P2P现在太火了!像上海的‘拍拍贷’还获得了风投!”在北京、长三角等地,这类绕开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从两年前开始萌芽,目前数量已超千家。日前在沪举行的一场P2P行业峰会上,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国付宝”列出数字,目前仅“国付宝”就服务了509家P2P,其中浙江83家、江苏37家、上海35家,经济发达、融资需求旺盛的长三角P2P 客户占三成以上。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P2P行业进入“多事之秋”,先后有湖北“天力贷”、浙江“非诚勿贷”等多家P2P出现挤兑或难以兑付事件。许多看起来运营良好的 P2P 也有坏账发生,如“紫莲花”运行半年来已出现第一笔不良融资,涉及200万元,后续经风控部门对融资企业质押物的处理,已兑现205万元。这笔不良融资产生了56天的利息约15万元,由“紫莲花”为投资用户承担了10万元的损失。
P2P论坛“网贷之家”负责人石鹏峰分析,低门槛是P2P平台先天不足、野蛮生长的原因之一,“基本上,去工商局注册个公司,租个像样的办公地,再买套IT模板,P2P公司就能开业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说,目前工商系统给予P2P平台设定的是“金融信息服务类”的经营范围,“既然P2P已被界定为中介、信息机构,恐怕央行不太可能再给予金融牌照”。
据介绍,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已有20余家P2P会员,另有近60家正排队待批入会,在相关监管部门对P2P行业尚未形成“规矩”之前,为求行业健康发展,白澄宇只能呼吁会员自律,包括与第三方支付合作、避免居间转债权和非法吸收公共储蓄的嫌疑、要求会员定期进行第三方审计,以及与征信系统开展合作等。一些P2P公司为行业发展长久计,也在谨守底线,如成都“口贷网”坚持有抵押借贷,CEO魏宁声称按抵押物市场评估价70%放贷,且所有借贷业务只限在成都本地。
部分P2P公司为招揽生意,对投资用户发出了担保承诺,但有人为此叫屈,认为股市风险个人承担,P2P只是提供信息服务并收取一定的中介费,没必要将风险揽到自己身上。石鹏峰认为,担保只是P2P吸引投资用户的营销手段,但今后还是应引入合作伙伴化解风险。
慧择提示: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经营等等都是p2p理财可能面对的风险。为了赢得理财市场,很多p2p理财公司不惜以高额的利息当诱饵,大肆吸收社会资本,为自身企业融资输血。理财需要理性,投资者在看准投资高额理财产品收益同时,还需安全投资!当然一份安全的投资方案离不开保险的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