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什么是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概念

更新时间:2017-08-27 10:12
  【摘要】近年来,为了丰富养老制度,各地积极推进“文化养老”工作,不断满足离退休、内退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作为退休老人自己来说,文化养老也为他们提供丰富乐趣。那么,什么是文化养老呢?以下便是文化养老概念以及相关内容介绍。
        聚焦  30年后,谁养你!
  文化养老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养老”,就是一种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生命需求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它必须具备养老资源和养老方式两方面。养老资源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服务和精神资源,而养老方式就是对养老资源的提供办法和供养模式。“文化养老”是政府、社会或家庭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以求使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心更加健康,“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而言的,它是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
  文化养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它是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是一种让老年人休闲惬意的养老方式。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组织、实施、创造条件,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环境,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干部文化养老需求
  老干部作为老年人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相比其他老年人,他们拥有更稳靠的养老物质保障,养老金“双轨制”使得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较其他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高出一倍。老干部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提升欲望和潜力,物质上的保障也使得老干发掘自我成为可能。老干部在年轻时都是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活跃分子,在他们年老时也拥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和交往欲,这使得有组织的老年人活动得以实现。老干部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他们退出社会的主导地位后,他们仍想通过一定的行为或方式,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下至上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越往上需求层次越高,生理和安全代表着较低层次的物质性需求,社会、尊重、自我实现是较高层次的精神性需求,物质性需求是精神性需求的基础,上一层次需求的产生以下一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前提。尽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但对于我们分析文化养老需求还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老干部养老特点,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物质性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我们也将老干部的文化养老需求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取悦自我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创造价值的需求。取悦自我的需求是指老干部在退休之后,由于闲暇和金钱上的剩余,有机会从事年轻时无法满足的事情,这包括兴趣爱好类,琴棋书画、摄影录像、唱歌跳舞、吹拉弹唱、读书写作等;康体休闲类,拳剑球牌、旅游观光等;教育学习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社会交往的需求指所有老年人情感上的需求,需要家人、社会的关注,融入社会群体集体从事的活动,包括参加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书画诗词小组等;参加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开展各种纪念性活动或趣味性运动;建立报刊阅览室、聊天室等。创造价值的需求指老干部年老时希望得到社会尊重,获得成就感,产生社会影响的心理,包括政治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文学类,出版诗词刊物;服务类,为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奉献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老干部这三个层次的需求按个人发展、融入社会、产生影响逐级上升,对老干部自身和外部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取悦自我的需求决定于自我意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而社会交往的需求则需要群体的参与及场所设施的提供,创造价值的需求对老干部思想境界、文化素质、实践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社会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使其满足,创造价值需求的满足也是发挥老干部余热的过程。

  慧择提示: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概念,在时代发展中,将会为养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文化养老体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进行文化养老的过程中,老人们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养老具体方式,为满足自己的精神食粮需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