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居民健康卡下 弥补不足有良策

更新时间:2017-08-27 01:01
  【摘要】居民健康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所以要想很好的记录居民健康只有以一种动态的形式记录才最客观最科学。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说,还很难达到这一水平。不仅如此,居民健康卡还有其他严峻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决策。
        健康投资,小投入高保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医务人员没有明确建立健康卡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建立健康卡,尤其是建立纸质健康卡是劳命伤财,废力不讨好地事,没有明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二是现在的村(居)民认为只要没病是否建立健康卡与否并无直接关系。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康”。不只是“有病”看医生,而是在健康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生活习惯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个人的机体代谢更加趋于完美。
  (二)后续管理未跟上。一是建档后尚未形成建立、保管、利用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是由村建、镇建、还是镇村合建,档案存放到哪里更好,防治如何有机结合,镇村如何运转等等,没有可资借鉴的固有模式,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建档阶段;二是没有很好地保管、使用机制。健康卡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现有的纸质档案仅能作为掌握基本信息的“绿本本”和为建而建的“死档案”,不能很好地进行诊疗信息的更新。
  (三)内容标准不统一。在建档内容上,有的首次建档只进行了档案封面、基本信息表和信息卡的填写;有的在前三者基础上增加了体检表,责任医生和建档人等相关内容的填写没有进行统一要求。在编码规则上,大部分是按照省里要求的十六位编码规则进行的,而有的又是按照合作医疗编码格式进行的编码,另外档案封面的末位编码是填写还是不填写,或者是填写户主的编码等,全区编码格式不统一。在服务项目上,涉及妇幼保健的全区服务规范尚未出台,有些新的要求与建档表格内容是否一致,也是原因之一。
  (四)工作任务很繁重。一是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在我区才启动,建立居民健康卡是前提是基础,在建档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的同时,要求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要达到规范要求,节奏过快,并非一躇而就的事;二是有些村(居)民流动性大,居住地点不固定,健康卡不能及时的建立和更新;三是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误以为“建立健康卡的就是来拉生意的”,工作人员往往遭遇群众的“闭门羹”,无疑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五)建档方法待创新。当前的建档有卫生院抽调人员进行的建档,也有依赖于村卫生室进行的建档,大多采取的入户调查,健康体检的方式进行的,如全部依托卫生院建档,耗时耗力不说,进度也很缓慢,就其本质来说只是完成了一般体检项目和基础信息录入。
  (六)设施设备很落后。“健康卡管理要具有必须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只有档案室具备此条件,由于健康卡是动态档案,存放到档案室实不现实。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讲,理想状态是将已建立地档案存放在收费室,与合作医疗管理科合并,便于及时调取、查阅和利用档案,而现已建立的档案基本上都存放在公卫科内,根本不具备档案管理“八防”的要求,也不便利用。

  弥补居民健康卡不足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会议、板报、广播、告之书等渠道多形式开展居民健康卡的宣传,形成领导认为必要,群众认为必需,专班认为必然的主动建档、愿意建档的氛围,真正使群众觉得居民健康卡是对其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诊疗服务过程的系统记录文件,建档对健康有好处;使医务人员认为居民健康档是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两者相辅相成,建档对医疗服务有促进;使各级领导感到居民健康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可以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建档对公共财政有益处;使医疗机构明确居民健康卡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基本医疗对公共卫生项目的排它性,两项职能并驾齐驱,建档对建树品牌有帮助,切实增强建立居民健康卡工作的感染力。
  (二)加强健康保障意识
  在对于健康保障上,由于居民对于健康卡普遍都存在着认识不足的现象,所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之后,要注意加强安全保障觉悟,提高疾病的风险危机意识。在平时,适当进行体检,提前预知自身身体概况,最后在给自己选购一一份健康险保障,这样,就免除我们在疾病到来时的措手不及。

  慧择提示:从居民健康卡的不足可以看出,仅仅依靠这类静态的档案记录只很难真正的体现居民健康真实状况的,所以,除了加强居民健康卡宣传教育,必要的保险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