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从日本保险业的严管得出启示

更新时间:2013-11-20 13:52
  【摘要】虽然随着保险业近两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保险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保险在部分人心目中还存在偏差。为了彻底转变人们的观念,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保险管理的经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日本的保险监管吧。

  新《保险法》制定后,日本当局将监管重点放在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这促使业内人人自危,整个行业的风气和治理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纵观近年来的《财富》全球500强名单,不难看出,日本多家保险公司均榜上有名,数量之多为全球第二,并且排名相当靠前。而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甚至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较而言,其他国家的保险公司能上榜的寥寥无几。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日本整个的保险行业有何过人之处?

  日本的居民储蓄率很高,高储蓄率对保险行业来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些都与中国类似。而且日本社会的某些心理、行为和习惯也与中国相似。另外,在险种、保险服务等方面日本并无特殊。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经过比对和分析,笔者认为日本保险业的特色在于“奇怪”的监管。

  “变态”的市场准入机制。日本大概是世界上保险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了,其保险业长期执行着堪称“变态”的市场准入约束。比如说,在1996年以前,外国保险公司基本无法进入日本保险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仅为3%。虽然后来保险市场由相对封闭转向相对开放,但由于处处受到严格的监管,外国保险公司在日本可以说是步步维艰。有人把它看作“闭关锁国”的魅影,但这种“变态”的机制却反映出了监管机构对国内整个保险市场负责任的态度。

  六亲不认,绝不姑息。从前,日本的监管机构对治理或者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是一再姑息,甚至纵容——发现哪个保险公司拖了后腿就私下提供帮助,问题严重一点的干脆就强迫能力强的公司收购它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前期没有发生一起保险公司破产的事件,但这种监管方式死死包裹了各个保险公司实际的偿付能力。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和金融系统崩溃,导致保险公司接连倒闭,这时监管机构才意识到“纸包不住火”。新《保险法》制定后,日本当局将监管重点放在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这促使业内人人自危,整个行业的风气和治理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新《保险法》实施后要求保险公司应将自己从事的业务内容、财务状况等编制成经济信息资料,并公之于众。此举有助于打消公众对保险公司的疑虑,塑造整个保险业的良好形象。

  如今,在中国盛行着一句话:整个保险行业都被卖保险的给毁了。言下之意,由于推销员不择手段卖保险,民众听到“保险”二字就会想到“骗人”,看到卖保险的就认为是“骗子”。事实上,我们最应该追究的不是卖保险的,而是当局的监管不足。

  慧择提示:日本对保险业的大力监管,促使日本的保险市场井然有序。为提升我国人民对保险的认知,加强人们对保险的信任,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保险业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