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二维码存在安全隐患 腾讯应加强隐私安全问题

更新时间:2017-08-25 11:23
  【摘要】互联网成为现在每个人出门必备的娱乐方式,很多现在都不喜欢用QQ或者电话短信来联络人们,微信强大到把这些通信软件的功能都取而代之了。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你是不是对微信变得爱不释手了呢?

  轻松一扫:微信随时随地便利生活
  “无领域,不微信”。衣食住行,理财娱乐,微信业务无不渗透。轻松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满足需求,便利生活。
  如今,各大银行的微信服务平台均已闪亮登场,这些“微信银行”除了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积分查询等基础业务外,为赚足客户眼球各显神通,纷纷推出个性化服务:招商银行为办理个人业务的客户提供贷款申请、手机充值服务;浦发银行的“微理财”业务,让客户在微信平台上轻松购买理财产品。
  而在此之前,客户要查询理财产品信息必须登录不同官方网站自行搜索,费时费力。现在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在其导航下回复简单数字就能收到所需信息,随时随地均可操作。这样“反客为主”的信息搜索模式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不仅有微信金融业务,天气、公交、水电、失物招领、求职招聘、娱乐信息,只有您想不到没有微信办不到。由吉和网便民频道推出的“长春生活”内容包罗万象,可随时随地查询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正在逐渐升温的“微信相亲”,只需向其公共平台发送自己的生活照片和基本信息及择偶标准,就可以通过微信认识符合条件的“另一半”,从而上演微信版的“非诚勿扰”。
  “我们一群人每天都在微信上玩游戏,‘谁是卧底’微信版很受欢迎,很多朋友不在同一个城市,都能一起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联系更密切了。”北京市民杨志说。

  二维标识码:企业宣传形象新名片
  不久前,北京国家博物馆艺术厅举办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展。不少参观者的举动引起记者注意:他们在艺术作品前拿出手机,简单操作后,戴上耳机认真聆听。原来,他们用手机微信扫描了作品的二维码后,正在接收到作品的语音简介。
  正如博物馆内所展现的画面,微信已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成为不同团体、企业、机构宣传的新方式。二维码几乎出现在电视节目、海报、广告、名片之中,甚至不少单位的新版公章中也出现了其身影。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微信标识码,‘扫一扫’,就能追踪到食品的生产流程和品质来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今年8月,在第十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台湾南投县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参展商吴明馨说。
  据长春华阳旗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专员于莉介绍,公司也建立了官方微信,每天都会定期为客户发送介绍全部车型、节假日优惠促销活动、雨天保养等相关信息,受到不少客户的欢迎。“公司定期还会在微信群里发起自驾游活动,不少车友因此结识,成了朋友。很多客户都对我们的微信群表示了肯定和称赞。”于莉说。

  便利之余有隐患: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微信终究只是一个移动社交工具,如果理财我更信任具有金融属性的支付宝,而不是微信!购物则是用电脑,干嘛微信!”在“全民微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企业店家别出心裁开设微信平台之时,网友“仟叶禅师”道出了部分用户的心声。
  微信大受欢迎,但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不容忽视:记者在微信公众账号上曾依次输入各大银行名字,账号搜索结果竟从十几个到五十几个不等,同一家企业拥有多个微信公共账号,孰真孰假让人一时无法辨别;很多用户不了解微信平台如何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与支付安全,支付时“心慌慌”;今日开放账户、明日被举报被屏蔽,企业发布虚假信息,谁来进行核实与治理……
  同时,个人用户的隐私安全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极易泄漏。“客户在搜索银行账户时,一定要仔细审视相关账户是否已经被认证,防止被骗造成损失。”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定时清除聊天记录,避免个人信息外泄。
  相关专家认为,对于微信这一新兴领域的乱象,有关部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说,使用微信平台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安全性问题:一是企业的公共账号真伪性的辨别,这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微信运营商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来规范企业账号的资格认证;另一方面则是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因为只要轻轻一扫就能看到用户的相关信息,甚至个人照片也能“暴晒”在众目睽睽之下,任何人都可轻易获取,这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因此要完善微信的商业化服务,必须在技术上给予个人用户在隐私安全方面更多的保障。

  慧择提示:虽然扫描二维码很方便又能为其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二维码存在着安全隐患。之前就发生过很多起二维码盗窃事故,轻轻扫下二维码就把我们的个人信息暴晒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腾讯应该更加完善微信在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