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不错。偶尔,我和妻子也会聊到退休,一起想象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42岁的项先生这样说。项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人事部门主管,月收入6000元;妻子是一家市立医院的护士长,月收入3000元;他们有一个儿子正在念初三,明年春夏之交参加中考。
40岁,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事业也好,家庭也好,都处于人生的巅峰状态。目前绝大部分的40岁人,把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把更多的资金储备用于子女的未来教育。但会想到15年或是20年后,自己凭什么退休的人还比较少。
“其实也快了,也就是再过个十几年。真不知道那时候能过成什么样子。”项先生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的迷茫。
养儿养女防老靠不上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如今到了二十一世纪,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再现实。
由于我国长期奉行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同时健康医疗等利好因素导致国民预期死亡年龄大大推后,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今后将出现两个子女奉养四到六个老人的局面。如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膝下都只有一个孩子,靠子女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要想让成年后的子女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
社保只保障基本需求
“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以后靠不住,他们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好在我们现在每个月都在缴纳养老金,以后还能依靠政府。”看到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医疗保险金和个人养老金,让项先生对养老之事感到些许安慰。
但在了解了自己所在城市个人养老金的缴纳办法之后,项先生发现:按目前的养老金提取比例,自己能够领到的退休金大概相当于现在三分之一左右的月收入。换句话说,很难继续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对于平常工资外收入较高、个人养老金缴纳比例相对较低的人来说,退休金与目前收入的反差会更大,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一口熬粥的锅,每个月每人从自己的米袋里或多或少往锅里倒进一把米;到老了的时候,分到一把或大或小的勺,从锅里盛粥。但你喝到的只是粥。”
因此,如果光靠社保体系的退休金,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退休前后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仅仅依靠社会保障系统来实现丰足的晚年生活是不够的。
补充养老计划还不成熟
虽然国家希望形成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立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但补充养老计划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现在40多岁的人们而言,作用并不大。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一项福利保障,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也就是说,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中,所以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职工能享受到。企业年金还仅仅在少数大型国有企业中进行试点,以后改革的方向如何现在还不明朗,职工能受益多少也不得而知。因此,年逾40岁的人们想要依靠企业补充养老计划,还尚需时日。
养老金投资可偏稳健类
综合各方面来看,在经历了20~40岁这20年来的春耕夏种,类似项先生这样已届不惑之年的人们,必须通过各种投资途径让自己的退休金增值,否则就可能来不及了。
事实上,40岁开始为自己准备养老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时候通常是一个人事业的顶峰期,收入高而且稳定,负担虽然不轻,但完全有能力应付。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职场打拼后,他们通常拥有一个比较丰裕的资金基础。在准备养老金方面,他们有两件工作要做:一是积累的资金如何投资,二是每月的结余如何利用好。
虽然说40岁的人距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但和20多岁的社会新鲜人相比,他们的积累资金时间不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有父母的支持,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在资金的使用上,他们还有不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如子女的教育费用,父母的抚养费用等。因此,稳健类投资是积累退休金的主要方式。
短期投资品种来看,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理财手段,都可以作为40岁人退休规划的选择品种之一。
在稳健理财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任务不妨交给证券投资基金来完成。具体来看,作为养老金的投资工具,无论是投资风险还是投资期限,指数基金和平衡型基金都可以登上推荐榜的首位。
指数基金采用跟踪股票指数的方式,像近期推出的上证ETF50指数,就是其中的一种。ETF50的基金净值是直接和上证50指数挂钩的,上证50指数波动多少,ETF50的净值也就变动相同的比例。投资于股指类基金,不仅获取了投资一揽子蓝筹股的机会,而且减少了为为选个股而伤脑筋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考虑的基金品种就是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资金动态地配置于股市和债市之间,所以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的投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睿智擒牛、从容斩熊”,在养老金的投资组合中,能起到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的作用。
从子女教育金中“争夺”养老金
实际上,只要注意积累,多数40岁的中年人都可以攒下相当可观的养老金。但是不少40岁人却并没有这样做,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积累养老金与筹划子女的教育经费发生了冲突。
“目前,还是把子女教育作为家庭财务的首要吧。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子女没有点教育资本,怎么立足于社会啊?养老的事情还远着呢,不如等子女念完书再想这个问题。”
这代表了很多40岁人的观点。他们把自己的财务天平倾向了子女教育金的筹划上,自己的养老账户则成了一个留到以后再说的话题。
的确,伴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事业的产业化,子女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家庭财务的这个“重头戏”。不少40岁人的财务目标指向了子女教育账户的建立,而把自己的养老账户留到了以后再说。
对于收入较高,积累颇丰厚的人来说,子女教育金的支出和自己的养老金还没有构成冲突。但是对于收入有限的40岁人群而言,就要计算一下自己能否保证充裕的养老金?此时不着急,等到完成了子女教育的重大使命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即将结束,40岁人,你是否有能力和财力再去规划养老生活?养儿不能防老,社保资金不够养老,到时候如何保证自己退休生活的水准?
收入比较有限的40岁人家庭,不妨扳回自己的财务天平,更多地倾向于自己的退休养老账户。而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甚至留学费用,不妨鼓励孩子采用银行助学贷款、打工等形式获得。还有鼓励孩子去争取金额更高的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企业赞助的奖学金、助学金。
及早保障化解后顾之忧
除了通过投资让自己未来的退休金账户长大,40岁的人如果还没有充分的人身保障,那么此时也该赶快动起来了。
对于目前经济比较宽裕的40岁人,可以做些“重大
疾病保险+住院补贴型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以预防生病带来的损失;预算比较拮据的40岁人,则可以省去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在保障大病医疗金的基础上节约一定的当前支出。无论选择哪些品种,40岁人都要明白,过了50岁基本上就很难买到医疗类保险了,到时候买也不划算了,不如趁现在及早规划。
同时,人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因而难以清楚地把握该存多少钱才能够用,为了应对这种“活得太久”的风险,可以通过终身支付型的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到身故为止。这样,如果你活得越久,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从前缴纳的养老
保险费就越划算。
相对个人通过储蓄和投资计划自备养老金,这类商业养老保险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所以,这类保险也可以作为退休金配置计划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