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上海拟新养老政策 补贴力度全国第一

更新时间:2017-08-27 17:32
  【摘要】今年8月份最新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剧,而随之带来的养老产业在今后的20年内可能20万亿元以上。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年增2.4万80岁以上老人的上海,正在试图引导该产业。
  8月底,据央视报道,预计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年增2.4万80岁以上老人的上海,正在试图引导该产业。9月上旬,上海市民政局称,上海或将今年年内,出台一系列养老产业扶持政策。
  首先上海会出台“全国补贴力度最大、最细”的基础养老设施补贴方案,重点鼓励民资进入,“现有市、区级财政共补贴1万,每张床位补贴至少会增加到原来的三到四倍”。
  上海还将制定养老产业准入标准,并出台针对入住老人的评估方案,一系列文件有望在今年内出齐。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胡丁捷等多名受访专家对本报称,上海此番系列政策的出发点,就是理顺民办与公办养老机构的分工,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重点鼓励民办养老机构
  目前,上海市对每张新增养老床位的基本补贴是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5000元,区(县)级财政配套5000元。一些财力较强的区县另有增加,上海首家民营养老机构金色港湾院院长谢荣娣介绍,最多的浦东新区已对每张床位补到2.9万元。
  上海市民政局称,“即将推出的方案肯定要超过现有最大额度,通过审核的每张床位补贴至少会增加到原来的三到四倍,补贴重点由区县级财政负责,具体补贴测算很复杂,政府找了第三方咨询公司,做了近一年才推敲出来。”
  上海现有床位10.2万张,其中公办4.9万张,民营5.3万张。以原先床均补贴1万为基数,一定比例通过资质审核,新增床位补贴二倍粗略计算,上海市及区县财政为此至少要多支出数亿元。而新增补贴的最大受益者,上述知情人士称,肯定是倾向于民间养老机构。事实上,上海市更大比重的养老机构是民资在运营,少部分有资金实力的民资将机构用房买下,自己拥有产权;多数则租房运营,随时面临关闭风险。
  所以对民资的补贴有前提,“新方案重点鼓励民资办养老机构,但前提是物业产权明晰”,上述知情者称。为此,上海市将出台养老院分类标准,评估包括产权、人员资质等系列信息,合格后才发放补贴。
  房价之痒与准入门槛
  即使是有实力自购房的养老院,也需要补贴。谢荣娣说,金色港湾近百名员工中多数为护理员,包吃住3000元/月,外加培训费等,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60%多,加上水电等日常运营杂费,靠每月向每个老人收3000元费用,根本周转不过来。因此2007年她的养老院动迁时,她搬到了浦东,该区床均2.9万的最高补贴比起其它区的1万能帮助不少。
  跨部门大养老体系
  胡同时强调,补贴很可能并非仅针对机构,很多人就建议补贴适当考虑老人,“现在80岁以上老人的退休金大概在2300元/月左右,但机构养老的成本大概是3000元/月,有效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不够”。
  “(养老)应有的体系是,政府托底、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市场解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做中高端养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章晓懿说。
  “托底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引导,可以引导老年人把钱拿出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也是拉动内需,减轻政府负担。” 胡丁捷说。
  “办养老机构不像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对财政贡献立竿见影,至少从经济角度看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这个利益冲动。”亲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波指出。王进一步指出,水电煤、税费优惠等政策的出台是民政局牵头,执行却在不同部门,全国都普遍存在难以落实的情况,结果只能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殷志刚说,“养老对经济的拉动不会立竿见影,但必然是个大盘子,尤其二三十年后老人需求达到高峰,现在是时候做准备了。”
  慧择提示: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市场需要获得更多的保障。除了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也应该有更多的保险机构参与进来,也是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