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火了。
电影人看到的是国产电影的崛起。
医疗从业者看到的是医疗改革。
商人看到的是药品的“暴利”。
警察看到的是法与情的冲突。
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看到的则是一道选择题:
大病面前,要钱还是要命?
你可能没注意到,《药神》的英文片名就叫“Dying to Survive”。
《药神》源起于一个真实的事件:
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在吃了2年、近50万的抗癌药格列卫后,吃不起了,跑到印度去买仿制药。药效相差无几,但药钱,由此从23500元/月,降到几千(7年后,陆勇换了另一种仿制药,价格750元,3年后降到200元)。
像陆勇这样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全国有接近10万,绝大多数和陆勇一样,吃不起格列卫。
慢粒白血病属于癌症的一种,却被称为“最幸运的绝症”。因为只要规律用药,患者的生存期会很长,像陆勇,2002年确诊,现在依然健在。
可服药就得终生服,如果停药,患者的身体会迅速垮掉,一旦病情进入急变期,命都难保住。
陆勇自己就断过一次药。
2015年,帮病友代购仿制药的陆勇被湖南检方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逮捕。狱警忘记给他送药过来,陆勇停药了7天。
警方抓陆勇,其实也是“迫不得已”(陆勇被关押后,他帮助过的病友集体上书求情,迫于舆论压力,加之陆勇并未通过代购仿制药牟利,135天后警方将其无罪释放。)。
像格列卫这样的进口靶向药,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专利。
需要专利保护,原因在于格列卫超长的研发周期和巨大的投入-耗时50年才研发出来,制药企业诺华投资超过50亿美元。
药品的专利保护一般是6年,为了迅速收回成本,并投入到新药的开发中(一种药吃久了,会产生抗药性),它们前几年的售价会非常惊人。2015年,瑞士原版格列卫,100mg*60片一盒定价是23500元,根据不同适应症,也就够吃两周或两个月。
一年52周,光吃药,一年的花销就要14-60多万。如果要连续用药10年,要花将近600多万人民币,简直天价。
不要说普通家庭,中产家庭都承担不起(很多中产家庭因为家里有罕见病患者,一夜之间成为赤贫)。
《药神》中,有患者吃了3年格列卫,“把房子吃没了,把家人吃垮了”,这并不是虚构的情节。
甚至说,这个患者还算幸运的。
电影中,黄毛不想拖累家人,跑到另一个城市,活着也不敢联系家人,就是让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王传君扮演的吕收益吃不起药,不想拖累妻子和刚出生1年的孩子,割腕自杀,被抢救回来,却没能逃过病魔,强制进行骨髓移植后,依然撒手人寰。
现实一样残酷:有妈妈在自己得病后,为把家里仅有的几十万存款留给孩子而自杀;也有妈妈在孩子得病后为筹治疗费提供过性服务。
所以,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他们别无选择,想活命,只能选仿制药。要么,就等死!
为什么印度仿制药的售价能做到原研药的几十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在于印度1970年的《专利法》放弃了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即,印度本土企业无需研发投入,就能大量生产。
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仿制药并不是假药(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仿制药就是假药,药质、药性难以保证),它与原研药在剂量、效力等各方面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没有专利。也就是说,它们在印度,完全就是正规药物。
也因此,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穷人的“药房”。
可在有专利保护的国家,比如中国,仿制药就是“假药”。
有人认为,中国是放不下自己的“大国”身份,所以没像印度那样,放弃对药品化合物的合法的专利保护。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国就颁布过相关的文件,限于各种利益关系,最终并未施行。
而放弃专利保护,也不是简单的“脸皮够厚”就行。
很多人羡慕的印度仿制药,其实是用“几十万条生命”换来的。
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分公司设于贫民区的农药厂,发生了氰化物泄漏,造成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20多万人永久残废。直到今天,泄露地区居民的患癌率和儿童夭折率仍然远高于印度其他地区。
这件事之后,印度和西方国家展开了漫长的谈判,印度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原药专利保护期,授权仿制药厂绕开研发阶段,被认为是此次谈判的衍生品之一。
来源:华商韬略 《我不是药神》与它背后的神秘推手
即便如此,印度政府每年频繁被药企起诉到国际法庭。
药企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比如强制停掉药物供应,或限量供应,来施压。
即使中国顶住了压力,国内的研发环境、中国本土药企的实力,也无法仿制出和原研药药效一样的仿制药。患者自己心里也有一个排名:原研药优于印度仿制药,印度仿制药优于国产仿制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利,相当于拿患者的命在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发新药,是一场更大的“赌博”。成功了,药企才有动力启动下一轮研发,全世界更多的患者才有机会获救。
政府是能看清其中的利弊的,所以中国选择了另一种更稳妥、更有担当的做法——以国家的身份去和药企谈判,以靶向药纳入医保、0关税,吸引药企将价格降下来。
相当于争取一个“团购价”。
但只要用户规模够大,可以保证药企不亏本。
目前我国医保参保人有近10亿,再高高在上的药企,都不想错过这个市场。
截止2017年,累计谈判成功的抗癌靶向药共有39种,降价幅度在5折以上。
但这批药,你并不一定用得到,也不一定用的起。
事实上,药品纳入医保并不是国家说了算,而需要经过两个重要步骤:
1、需要国家和药企谈判,拿到一个合理的医保药价格;
2、需要各地省份落地,将这些药物纳入各类医保。这需要药企反复公关,一个省一个省地拿下,或者拿不下。因为一旦纳入医保,地方财政得真金白银地进行补贴。
而且,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五年才更新一次。
此外,由于起付线、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的限制,靶向药即使纳入医保,一些人依旧吃不起。
像格列卫,目前降到1.3万一盒,一年的费用为28.8万。如果申请到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买三赠九,患者只需要支付7.2万。再加上在纳入医保的地区,可报销70%,患者一年只需自付2万。
可这对一个穷困家庭,依然价格不菲。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申请援助。
好比放化疗,价格比靶向药低,医保同样可以报销。但每天依然会有大量的大病筹、轻松筹在社交媒体刷屏,既践踏了自己的自尊,旁人看着也难受心痛。
作为个人,要摆脱这种病无所依的命运,马上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多多挣钱。你不得不拼命工作,挣更多的钱。
但是,挣钱的能力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能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万一有突发事件,比如生了大病,恐怕马上也会耗尽存款。
买保险,此时应该成为一个理性成人另一项选择。正如电影所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谁家还没个病人啊,你敢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病?”
但我们不必去假设像陆勇这样的患者,当初买了保险,会不会出现另一种结果,走向另一种人生。
我们只需转身看下欧美等发达国家,原研专利药在这些地方卖的也很贵。比如治疗丙肝的索非布韦,在美国的售价为1000美元,12周的疗程费用高达84000美元。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同样是天价!为什么他们就吃得起?
答案是靠商业保险。
在发达国家,医保覆盖不了的地方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来负担。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一个外国留学生在街道上晕倒,倒下时他喊出的不是“救命”,而是我没有商业保险,不要把我送到医院。
什么样的保险能让你吃得起抗癌药?
重疾险(包括防癌险)能,其保障的疾病,第一类就是癌症。
对于癌症,病情即使再凶险,也有几个月的时间。而一旦确诊,保险公司会直接赔付一笔钱,这个时候对于家庭经济能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
不过,保额太低——据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重疾险保额只有6.2万,而发生重疾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在30万以上,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记住,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
另外,医疗险也能解决“吃不起药”的问题。
大部分百万医疗险,能报销“社保内、社保外、进口药”,特殊门诊也都包含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几百块钱,至少能负担患者吃一年的抗癌靶向药。
如果你想去海外就医—不谈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光从用药角度说,欧美日本至少可以比中国早5-8年使用新药,高端医疗险也支撑得起你的需求。
但目前我国商业保险的覆盖率不到5%。就我们这些年的观察来看,保险意识可以培养,但更多人,是因为身边发生了因病致贫的案例,或受媒体的狂轰滥炸,才想起要买。
这种因焦虑恐惧而被动产生的需求,往往会对保险产生过高的期望值,认为保险是万能的,什么人都能买,什么事都可以赔。
真相是:买保险是有门槛的,身体健康的人才买得到。
保险也不是万能的,只能在满足理赔条件的情况下(比如重疾险不是危及生命就会赔,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百万医疗险有1万免赔,小病很难得到报销),做一些经济补偿。
投保时没认清楚这一点,事后被拒赔,才反应过来,然后大骂保险是骗人的。
这和骂国家,凭什么不给我兜底到底?或者,期待身边也能出现一个“药神”,其实是一样的“巨婴逻辑”。
只有“婴儿”,才会事事求诸于父母或他人。成人,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就连陆勇本人,也非常抗拒电影将其塑造成一个为讲个人义气而对抗法律的个人英雄。
陆勇在电影上映后,微博更文自己“不是药神”
崔永元在炮轰冯小刚时曾说过,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逻辑。而逻辑是情绪的方面,一旦没了逻辑,大众就都成了被牵着走的一股情绪。
《药神》的意义在于,不仅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话题具象化了,也在试图引导用户去思考背后的现实逻辑——
医药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巨额资金、高尖技术、政治博弈于此一概不缺。不是简单的国家行政命令,药价就能迅速降下来。
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关心更切实的事,比如自己如何避免遭遇同样的困局。
希望这一场电影过去后,能让大家意识到洪水就在不远处,从而早早准备出路。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370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132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