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小寿险转型路径分化

更新时间:2017-09-12 10:00

  【摘要】在2016年万能险新规的推动下,曾靠万能险、投连险等理财型业务抢占一席之地的中小型险企进入收缩和调整阶段,市场份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停滞。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约40多家人身险机构的万能险业务出现下降,其中珠江人寿、前海人寿、瑞泰人寿等险企的万能险业务下滑最明显。

  中小险企高增长模式刹车

  万能险,属于一类保险产品。与传统寿险一样给予保护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资金的投资活动,保单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挂钩。

  近几年,中小型险企把理财型产品看作是弯道超车的利器,不断发展万能险保费规模。2013年4月,保监会的保费数据也首次将保费收入进行分类,新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标准。这种变化,更加详细地“暴露”了保险公司的吸金能力。“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万能险未计入保费部分。”某险企内部人士在跟媒体人交流时表示,“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据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险企的产品策略,因为该指标绝大部分被认为是反映一家公司万能险的交费规模。

  该统计标准出来后的四年里,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总保费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23.48%提升至2016年底的37.11%。而具体到各个公司,则更为明显。媒体人关注到的这六家险企也曾是万能险业务的推崇者,并借助万能险保费的高增长,带动公司整个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的总保费收入分别是707.9亿元、369.6亿元、143亿元、17.1亿元、37.4亿元和105.7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收入为485.5亿元、332亿元、139.1亿元、16.9亿元、35.1亿元和82亿元,在总保费中占比达到68.6%、89.8%、97.8%、98.6%、93.7%和78%。2013年,这六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4%、2.63%、1.02%、0.12%、0.27%和0.75%,整体加起来占行业市场的9.83%。

  在以后的这几年里,这六家持续以万能险业务为主业,并实现了保费规模的高增长。2014年,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总保费收入分别为695.1亿元、705.2亿元、348.2亿元、100.7亿元、28.7亿元、184.3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占比为47%、95.5%、90%、99%、89.4%和76.3%;2015年,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总保费收入分别为1651.9亿元、1572.1亿元、799.3亿元、211.3亿元、35亿元和477.2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占比为52%、96.7%、77.7%、99.4%、57.7%和45.7%;2016年,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总保费收入分别为1702.9亿元、1831.6亿元、1003.1亿元、233.9亿元、26.7亿元和485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占比为40%、75.2%、78%、35.4%、82%和33%。

  在这三年中,上述六家公司的总保费规模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前海人寿和珠江人寿甚至实现了10倍左右的增长,瑞泰人寿的保费规模虽未出现大幅增长,但万能险业务一直是支撑其发展的主力。凭借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的市场份额分别涨到了4.9%、5.3%、2.19%、0.67%、0.08%和1.4%。而这六家的这整体市场份额也从最初的9.83%扩大为14.54%。

  但这种高增长模式和业务结构在2016年万能险新规出台后,出现了极速刹车。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份,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瑞泰人寿和国华人寿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90.2亿元、1259.9亿元、236亿元、162.5亿元、12.1亿元和375.6亿元,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减下降31%、13%、63.6%、6.3%、49.8%、4.9%。

  根据保险业销售的惯例,新年伊始的开门红之后至上半年结束,当年保费收入的业绩已经基本可以反映当年的业绩状况,下半年保费收入大增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今年10月份新规的实施,下半年保费收入不会出现大幅变化。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六家的保费收入较去年是下降的。


  转型困难样本:瑞泰、珠江、生命保费“双降”

  除整体下滑外,这六家险企的保费走势却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以万能险为主业的瑞泰人寿、珠江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其保费规模和市场地位虽有差距,但在新规实施后,三者的变化却是相同的:万能险业务占比减少,但是原保费收入却未填补原有的保费空缺,同比亦出现下滑,造成市场份额整体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瑞泰人寿、珠江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的总保费收入分别是24亿元、173.5亿元和1291、5亿元,其中,瑞泰人寿的原保费收入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为2.7亿元、21.2亿元和0.13亿元;珠江人寿的原保费收入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是94.7亿元和78.8亿元;富德生命人寿的原保费收入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826.7亿元和464.9亿元。

  而在今年新规实施之后,二者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出现下滑,但是原保费收入却未及时跟上,甚至出现下滑,造成了整体业务下滑明显。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瑞泰人寿、珠江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总保费收入分别是12.1亿元、162.6亿元和809.2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9.8亿元、75亿元和269.8亿元,同比下滑53.6%、4.5%和42%;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2亿元、87.3亿元和620亿元,同比下降20.3%、7.8%和25%。这三家的原保费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出现双降的局面,也因此导致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具体而言,在今年前七月份,这三家的保费收入基本全来自于首月的开门红。数据显示,瑞泰人寿1~7月份的保费收入分别是7.5亿元、2亿元、1.1亿元、0.4亿元、0.38亿元、0.3亿元和0.35亿元;珠江人寿1~7月份的保费收入分别是76.8亿元、6.8亿元、4.3亿元、14.9亿元、17亿元、19亿元和24亿元;富德生命人寿1~7月的保费收入分别是447.5亿元、141.7亿元、82.3亿元、51亿元、57亿元、59亿元和51亿元;

  而让这三家出现“双降”局面的原因,多是因为业务太过单一。富德生命人寿曾经依靠万能险抢占市场,后期保监会工作小组进驻后,激进型业务被叫停,业务进入调整期,也导致了整个业务进入整顿阶段。而珠江人寿和瑞泰人寿则是因为前期万能险业务发展太过激进,业务模式单一,在新规实施之后转型困难,尤其是瑞泰人寿,其虽然也在逐步调整业务,但是截至7月底,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仍然达到81%。

  不过,对于这种状况,瑞泰人寿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其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端投资理财型保险计划。近年来,公司根据监管政策导向和保险市场形势变化,实施战略转型,业务重点转向保障型保险产品领域,存在部分制度、流程未能及时更新完善的情况。”

  慧择提示:在监管新规的推动下,人身险市场显然再次进入了洗牌期,近两年新开业的人身险公司已经完全摒弃了万能险业务,专注发展保障型业务,并根据自身特点,去建设和发展互联网、医疗等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