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理财需谨慎 谨防养老公寓可返款骗局
更新时间:2017-08-26 14:54
【摘要】当退休之后,年老之际,能可能仍想靠着自己来获得相应的收入以减轻子女的负担,那么养老理财可能您会首先考虑到,但是在最近的多起养老理财中均出现骗局的情况,需要投资者谨慎关注,尤其是购买养老公寓返还房款的高利润诱惑。
买房还能做“理财”
5年内返还80%房款
购买一套黄金地段商品房,竟能获得高达80%的房款返还?湖北省黄石市市民周先生购买的养老公寓就宣称“具有投资功能”,买房后5年内可获得高额现金收益。然而,如此“划算”的楼盘如今成了烂尾项目,沦为一起非法集资骗局。
笔者多地调查发现,随着楼市近期持续分化,已被法律明令禁止的房企非法集资手法翻新。一些不法企业将住宅、商铺乃至车位冠以“理财产品”名义发售,部分购房者数亿元投资款血本无归。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据了解,多省市住建部门已启动房地产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行动。
“两折购房”理财成烂尾楼,购房客数亿元资金不保
据湖北省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房地产领域涉嫌非法集资存在两类手法:一是房企与中介串通,以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名义,发售所谓的“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二是取得预售许可证前,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获得返利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在黄石市,由花湖致远地产公司开发的“上上坊养老型酒店公寓”就是曾发售“理财产品”的楼盘。2014年初,300余位购房者先后预交了数十万元意向金,不料陷入骗局。笔者在该楼盘的宣传广告中看到,开发商声称“既真实拥有,又有投资功能”:购房者每投资10万元,第一年可获12%的收益率,此后每年收益率增加2个百分点,5年累计收益达房款的80%,同时拥有公寓产权,“等于两折购房”。
“这些违规理财产品的目的就不是销售房屋,而是‘击鼓传花’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本息难保。”重庆大学财税与金融学院教授陈晴说。
不少房地产“理财产品”是骗局,合同、预售证都造假
假合同。在不少案件中,开发商的合同、预售证均造假。据办案部门介绍,湖北“上上坊养老型酒店公寓”案件中,项目开发商向购房者展示的“房屋预售许可证”,是复制和修改自其他项目的假证。造成众多群众受害的安徽亳州兴邦公司也曾用“预订合同书”替代正规房屋买卖合同,以躲避监管。
假担保。还有一些“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不了解法律法规,宣称以住房、商铺、车位等不动产作为担保物,“还不上钱就给你现房”。但实际上受害者往往根本无法取得产权。
慧择提示:真诚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丧失了内心最纯净的领土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尤其是那些欺骗社会上弱势群体的骗子,养老理财本来是给老人们带来利益的投资方式,可是却成了众多社会之人的赚钱骗局,监管部门需严厉打击,而对于投资者则要谨慎投资,不可被一时利益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