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票据模式机制未成熟 投资者需警惕

更新时间:2017-08-27 10:11
  【摘要】年关将至,因此P2P又出现了风此案案件。在票据类理财的宣传标语中,银行兑付、保本保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部分投资者认为,只要银行存在,票据理财就有保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票据造假需警惕
  首先,票据理财是单个融资方以票据作为质押担保,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即法律上所谓的不特定对象)集资,并承诺到期给予相应回报。但目前这种融资方式是否合规并不完全明朗。
  其次,虚假票据、克隆票、延迟支付均为这种投资方式带来了不可控因素,因此超高收益率绝对难以持续。工行票据营业部人士对笔者表示,票据最安全的方式是电票,这个无法造假,但是由于设备和各个银行后台水平不一的问题,许多中小银行还达不到电票交易的水平,而纸质汇票相当于纸质支票,事实上,即便电票普及了,纸质支票也不会完全被淘汰,因此,纸质承兑汇票造假依然不少。
  此外,票据还有背书风险。有的票据正面明确标有“不得转让”,这样的票据是不能进行背书转让的。另外,票据的背书是有限制的,并且背书的形式必须合规。背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背书签章瑕疵,就是说背书人没有签上自己的法人章、财务章;背书骑缝章问题,汇票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多次背书,因此,就必须附上粘单,为保障背书的有效性,必须在粘单上加盖骑缝章,所谓骑缝章是指一个章同时出现在两页纸上,两页纸进行拼接恰好就是一个完整的章印;背书必须连续,就是说前一手的被背书人,必须是后一手的背书人,背书不连续的话,承兑人可以拒绝付款。
  业内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基于票据融资市场衍生出的票据理财产品属于新产品,模式机制尚未成熟,加之信息不透明,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风控体系,其中或许隐藏着诸多风险。实际上,票据理财的主要风险还在于延迟兑付的违约风险。整个票据市场目前的到期违约率平均为0.2%-0.45%,但如果承兑行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机构,到期兑付风险会高于平均水平。

  票据质押放大杠杆
  实际上,银票质押融资仅仅是平台交易的一部分,部分P2P平台取得票据后,还可能有后续的一些操作,谋取更高的收益。
  一种是委托代付模式,融资企业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但银行不愿为之开具,于是企业找P2P平台以银票代其支付,这一模式中,平台充当了银行的开票人角色,盘活了手中票据。
  第二种是信用证循环开证,平台将手中票据质押给银行,开具信用证,信用证在境外贴现成美元,通过贸易项入境结算成人民币,做高息理财,再将理财质押给银行开立新的信用证,不断地循环放大杠杆。
  专家表示,如果按照上述操作,票据被盘活,P2P平台投资者的兑付保障就完全没有了,银行可能因为平台不是合格的持票人,对平台付出的银票拒绝承兑,这当中的风险不可小视。
  专家还表示,票据理财平台大多以低风险、高收益作为产品最大卖点,相比于其他资产标的和担保方式,票据理财确实风险较低,毕竟以票据到期后银行无条件支付为支撑,其他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还不能达到,但是平台操作的规范性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同样重要,票据理财并非万无一失。

  慧择提示:票据理财属于单方面融资,其融资方式是否合规还有得考量。而且票据具有背书风险,其模式机制尚未成熟,再加上信息不透明,投资者在购买之后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票据时,需要谨慎考虑,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