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产品高收益实为噱头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更新时间:2017-08-25 05:04
【摘要】在继银行降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再下降之后,信托产品也未能逃脱“厄运”。不过相对于动荡的股市和理财产品来说,信托产品依旧还是比较抢手。但是在琳琅满目的信托产品中,如何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这可大有学问。
但五花八门的营销渠道,如何辨识筛选更靠谱的信托产品?微信微博广为传播的信托信息靠谱吗?
集合信托募资为寺庙搞装修
近日,一个“上海信托-静安寺寺院改造集合计划”的信托产品截图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细看内容让人大跌眼镜:产品规模15亿元,期限24个月,收益为:100万至300万元8.8%,300万至2000万元9.2%,2000万元以上9.5%,资金用于静安寺院的改造与装修,除土地抵押外,还有寺院3万余件藏品做抵押……
无独有偶,一款西藏信托-布达拉宫厢房改造集合计划也在微信、微博里被频频转发,募资15亿元,期限24个月。
寺庙参与信托集合计划发行,是否确有其事?笔者昨日先后联系了上海信托和西藏信托进行核实,均被告知“没有这款产品”!西藏信托拉萨区负责人邓元亮告诉笔者,此前也接到了其他人的咨询,但纯属子虚乌有。“信托产品是面向特定人群销售的,会有客户经理负责联络客户。如果你有需求,又看到类似信息,没有接触过信托客户经理,最好联系信托公司客服求证。”邓元亮提醒。
如何辨识信托产品条款中的风险
“由于相关政策影响,部分前期成本较高的地方债务需置换,一大批早先发行的信托产品纷纷提前兑付,加之股市的振荡提升了部分投资人群的固定收益需求,近几个月来征信类信托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昨日,长沙第三方理财机构大定财富总经理邓晓军透露,相比去年同期,信托产品销量增加了30%至40%。
如何辨识信托产品的风险?一般而言,信托产品要看收益是否高得离谱、资金用途、风控措施是否经得起推敲、还款来源是否靠谱。招行长沙分行私人银行投资顾问魏嵬表示,“高收益产品一定对应高融资成本,成本越高,风险敞口越大,是否为了多一两个点的收益去承担更多风险?这个需要考虑一下。”
面对信托产品高息诱惑先考虑风险
信托产品门槛动辄百万,对一般工薪阶层似乎有些远,那么选择门槛更低的私募信托是否靠谱?邓晓军建议,降息通道里类固定收益投资的回报降低是必然,股市好的时候年化收益10%还嫌低,回过头看巴菲特也只能做到年化20%的收益率,一般投资者年化10%已经很好了。对于五花八门的私募信托产品,邓晓军提醒,“不要过度追求高收益投资,P2P跑路的如此之多,私募产品比比皆是,越是这样越要抵制高息诱惑,你看中的可能是动辄12%的收益,却忽略了本金有可能拿不回来。”他指出,判断一款投资产品是否靠谱,要看钱投到了哪里,是不是可覆盖得了如此高的成本,还款来源是否靠谱,借钱人是否有足够充沛的现金流,如果是信托产品,最好看是否有当地财政作担保。
慧择提示:不法分子利用高回报的信托产品作为诱饵,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消费者在购买信托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值得信任的渠道,不要被其高回报的旗号而迷惑。同样,信托产品也存在风险,了解其中的风险后再购买,才能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