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央行“双降” 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是您最佳选择

更新时间:2015-09-16 15:23
  【摘要】受股市震荡和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影响,越来越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转向银行理财产品中去。但随着央行在今年上半年的连续降息降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持续下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对它的热爱程度。

  分析人士指出,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目前资产轮动已经开始。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认为,在金融类大类资产中存在从货币牛市到债券牛市、再到股票牛市的轮动。自从6月份的暴跌以来,市场追逐流动性,短期现金为王,目前又回到了货币牛市。这也意味着,在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配置价值正在提升。

  而银行理财市场当前的表现,也证明了投资者的资金正在向固定收益类产品流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经理表示,自从股市开始剧烈震荡以来,客户端涌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开始不断增加。“基于避险心理的作用,投资者的观望情绪较重,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这些场外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不仅个人投资者开始青睐银行理财产品,上市公司也重新投入了理财产品的“怀抱”。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显示,在A股震荡剧烈的7月份,共有178家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购买了442.44亿元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大都为3—6个月的中长期品种。

  而在此前连续不断的下行之后,临近8月末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在近期出现了止跌势头。统计显示,上周市场上共有791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4.76%;从平均预期收益来看,已结束连续7周下跌的趋势,在上周出现小幅回升。

  对此,分析师认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小幅回升主要受近期货币市场基本面影响,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人民币近期净流出较多,市场资金面相对收紧,从央行8月13日以来三次总额2800亿的逆回购来看,市场流动性确实承压,这是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微幅上扬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虽总体呈下跌趋势,但相对平稳,一直保持在5%以上。公开统计显示,7月份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为4.94%,跌破5%。

  究其原因,市场人士的解释为:一方面因为央行6月底降准降息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已逐渐传导到货币市场,影响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股市6月份以来的调整,使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银行理财资金参与两融业务以及伞形信托等配资业务的规模大幅下降,使得参与股市所带来的高收益被削减。

  需要关注的是,此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市场资金面承压的情况加大了央行进一步降准的预期。而本周二晚间,央行宣布进行“双降”,市场预期未来流动性仍将保持相对宽松的局面;银行业内人士也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还会延续前期的下跌趋势,故而建议投资者抓住阶段性反弹机会,选择一些中长期高收益产品及时购买。

  慧择提示:股市的连续震荡,加速了资金流向银行理财产品的速度。但在此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随着央行再次宣布“双降”,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所以投资者应该购买时应该选择一些中长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