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银行理财日渐成为投资者的“贴心小棉袄”

更新时间:2017-08-27 02:2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也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18.4万亿元。随着存款利率的连续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存款拿来用于银行理财,相信未来银行理财会继续高速增长。

  存款转移至银行理财
  2014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新增规模均出现了明显下降,分别较2013年少增9500亿元和10390亿元。财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表内存款利率受到基准利率和上浮倍数限制,而表外利率已较表内利率率先完成市场化,从而加剧了金融脱媒和存款搬家。只要表内外存在收益差,资金便会源源不断地由存款转移至银行理财。而在众多表内存款的替代方式中,银行理财基于银行体系的渠道优势和其较好的稳健性与类似存款的产品设计,成为存款搬家的第一大去向,也使得银行理财成为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首位。
  对商业银行而言,也有强烈的动力做大理财规模。金赟认为,存款是立行之本,提高资金收益无疑是吸引资金最好的方式,而商业银行的价格战无法在表内开展,表外理财成为其抢夺资金和稳定存款端的重要方式。同时,理财也是商业银行规避表内监管的重要渠道。一方面,无法在表内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可以运用表外理财资金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对接,尤其是非标类资产;另一方面,在过去存贷比限制下,银行理财产品通过3个月的期限设计,在季末转换为本行的表内一般存款,季初又以重新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协助银行做大存贷比的分母,从而规避存贷比限制。
  财通证券表示,虽然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取消,表内融资渠道更为通畅,商业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非标融资主体需求也明显回落,银行通过表外理财规避监管、对接非标的动力有所下降,但并不妨碍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理财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转型和发展成为综合金融平台的重要方式。在非标暂告一段落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仍将继续寻觅高收益资产以保持收益水平,做大资产规模。

  未来理财产品将现分化
  金赟认为,只要表内外利率存在缺口,存款将持续分流,理财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而在收益方面,2015年以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存款利率均呈现较快下行,仅信托等非标类债权收益有微幅回升,而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坚挺地维持在高位,直至6月后才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行。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在做高收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动力下,不断寻求高收益资产所致。
  在投资端,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青睐于信用债,近期信用债收益率被推至地板位置,也离不开银行理财资金的推动;同时,银行理财提高了对非标的占比。非标债权是理财投资标的中收益最高的资产,可提高非标投资占比做高绝对收益。去年末非标债权占理财资金的比重为20.91%,预计2015年非标在银行理财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在权益类资产配比上,理财资金投资迅速上升,股灾之前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多种方式进入股市,包括参与一级市场打新、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贷款,作为优先级资金通过伞形信托、私募、场外配资等进入股市,以获取相对固定收益。在证监会清理场外配资和股市大跌之后,该部分资金大部分撤回,从而加速了近期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行。
  过去银行理财大多以预期收益形式存在,且基本上均实现预期兑付。金赟表示,按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方向,预计未来预期型和净值型产品将进一步分化,前者仍将延续稳定收益和刚性兑付的特征,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提供的收益会略高于全国性商业银行,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而净值型产品将更为侧重风险资产的投资,呈现出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慧择提示: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行理财规模的快速扩容。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