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保险 为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障
更新时间:2015-09-02 12:03
【摘要】养老保险是目前人们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较为实际的养老保障。据悉,一些高龄农民工由于没有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其养老问题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实现养老保险的联网化。
高龄农民工面临养老门槛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5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1%,达到4685万人;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16.7%,而在高龄农民工聚集的建筑行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3.9%。
笔者调研发现,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高龄农民工大多数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就已经进城务工,即便后来全部都被纳入社会保障网,其中多数会因到退休年龄时,达不到15年缴费年限而无法领取养老金。
二是缴费数额门槛设置不够科学,导致农民工参保不积极。不少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不愿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不仅“议价”能力有限,还面临异地转移的困难,加上家庭经济生活的压力,都会造成新老两代农民工不主动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
三是缺乏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平台。我国三大养老保险转换条件之一是“缴费是否满15年为界线”、“转移额度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基金”。与之对应的是现行的养老保险统筹基本上都局限在县、市、区级之内封闭运营,一旦处于流动性的农民工转移社会保险关系或要求退保,只能转移个人账户的部分,统筹基金并不包括在内,致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金无端流失。
要化解高龄农民工养老难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建立全国层面的养老保险流转机制,通过增加养老保险流转的顺畅性,让农民工无论在何处打工都能享有养老保险金账户,从而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盼养老保险实现全国联网
上世纪90年代初,我的一位堂兄进城打工,最近,年近70的他回到老家养老,由于他在外曾参加过当地养老保险,因手续无法跨省转回,只好退保。现在由于年龄已超,也无法再在家乡办理养老保险。
目前,各地养老保险政策碎片化,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省份之间,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政策上的流动障碍。养老保险关系难以顺利实现异地转移接续,是农民工离开打工城市不得不退保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快顶层设计。各地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制订了许多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但相互之间不统一,使参保人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多头参保、最终无保”的现象。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规范,对农民工的参保方式、给付方式、统筹转移等方面作出明文规定,是确保农民工有效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
二是社会保障要从多头走向并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资源配置权利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造成保障对象的多重界定,降低了社会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必要设立统一的协调机构,负责社会保障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保险管理结算工作。
三是加快构建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平台。应以地市级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为基础,逐步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库在地市间、省市间的联网与信息共享,为变动就业单位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者,及时转接社会保险关系,避免“人走保失”的困扰。
慧择提示:农民工的养老意识以及保险意识较弱,不能较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难题,国家需对养老保险进行完善,实现联网化,为人们提供更为及时的保障服务,解决养老保险覆盖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