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代门槛降低 考试通过率近四成

更新时间:2015-08-19 11:08
  【摘要】保代是以保险这一特殊商品为客体,以消费者对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转嫁风险的需求为中心,运用整体营销或协同营销的手段,将保险商品转移给消费者,以实现保险公司长远经营目标系列活动的从业人员。

  门槛降低 考试通过率近四成
  媒体人注意到,保代考试改革早已启动,对保代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2012年10月,证监会就将保代注册、变更执业机构等资格管理职责移交中证协。2013年开始,保代考试从往年的一年一次变更为一年两次。2014年10月,保代考试报名限制放开,考试科目及内容减少。按照新规,完成执业注册的在职证券从业人员均可参加保代考试;原有两个考试科目(证券知识综合考试和投资银行业务专业考试)调整为一个考试科目(投资银行业务考试),60分为及格。
  去掉“紧箍咒”的保代考试,直接影响到考试结果。以今年5月份举办的2015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为例,据中证协披露数据,这次保代考试共报名4287人,参考2336人,通过884人,通过率37.84%。其中,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报名2146人,参考1318人,通过662人,通过率50.23%;非投资银行从业人员报名2141人,参考1018人,通过222人,通过率21.81%。
  保代考试整体通过率接近四成,一次考试就有884人拿到“准保代”(已经通过保荐代表人考试,但是还没有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注册)身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3月中证协组织第一次保荐代表人考试,1549人参加考试,81家证券公司的614人通过考试,考试合格率39.63%。这也是保代考试历史上通过率最高的一次考试。到了2005年、2006年,整体通过率不足10%。2010年保代考试通过率最低,仅为1.05%,当年共有3183人报考,仅31人通过考试。
  正是因为考试不易,保代成为业内争夺的稀缺资源。2010年前后,保代一个IPO项目常常能拿到数百万的项目提成,券商挖角时甚至开出上百万的转会费。当年优渥的薪酬条件,奠定了保代“金领”职业的形象,也令投行从业人对保代考试趋之若鹜。

  饭碗贬值 老投行人另谋出路
  媒体人注意到,经过近两年的保荐制度改革,保代供应已经出现过剩苗头。
  此前,监管层规定单个保荐代表人可在保荐1个主板或中小板项目的同时,保荐1个创业板项目。但根据保荐新规,保代可同时签字发行部、创业板部各两个项目。也就是说,单个保代同时保荐的项目增加一倍,最多可达到四个。
  据中证协最新数据,目前共有2824名保代,活跃在券商投行部门,手里有拟IPO或重组等项目。和注册保代总人数相比,逾四成的保代处于“半闲置”状态。或许这些保荐代表人正在调研、洽谈一些储备项目。但从投行管理的角度上来说,这些保代手中的签字权已经处于闲置状态。
  保代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一些人开始另谋出路。
  上述保代向媒体人透露,他正在考虑跳槽,想到拟上市公司去当董秘。“这么多准保代进场,以后不再紧缺,手里的签字权肯定是不值钱了。”如果能去一家还不错的拟上市公司当董秘,再拿点股权,可能会赚得更多。“注册制下,IPO要求企业在准备上市工作时,要更加专业和完善。有保荐经验的保代当董秘,会有优势。”
  据了解,除了任职拟上市公司外,加盟PE机构,或自己创业试水天使投资,也是目前投行人士转行的热门选择。

  慧择提示:为了加快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代的考试门槛降低了,这使得通过率暴增。在通过率暴增的背景下,保代的饭碗贬值,老投行人另谋出路,这对保代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