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桂浩明解析围绕创业板的激争
更新时间:2015-06-23 09:01
【摘要】今年以来,创业板的形势非常好,可以说是一路高歌,而这种情况也引发了各方的争议,甚至有些人认为是创业板泡沫泛滥,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激争呢?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在股市上也同样如此。今年以来创业板大涨,时下股指已经较年初时翻了一番多,这自然地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激烈争议。而时下最为普遍的一种负面看法是认为创业板泡沫泛滥,几百倍的市盈率今后要通过几代人才能消化,纯属疯狂的非理性炒作。
资本市场从来复杂多变,对于某个指数的高低,乃至相关股票多少市盈率才合适,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有争论更无可厚非。但是围绕创业板所出现的巨大观点分歧,以及在一片质疑声中创业板的强势上涨走势,还是非常启发人们思考的,因为这里涉及投资理念的问题。
记得早在3年前,当创业板指数跌破700点时,就有人发表看法说,1000点是创业板的“世纪大顶”,今后它将持续低迷,因为投资价值已经完全丧失,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失败案例。不过,仅仅过去了一年,到了2013年的5月,创业板指数就重返1000点。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持续上涨。特别是在经历了2014年的阶段性上涨调整以后,上涨步伐明显加快,如今已连拉了五条月阳线,迭创历史新高。如果现在这种态势演绎下去,那么也许要不了多久,创业板指数很可能就会与上证指数接轨了。
那么,创业板究竟凭什么如此一路高歌大涨?人们注意到,就在其走势强劲的这两年来,我国社会正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模式的转变,也就是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聚了较多归属于新兴产业企业的创业板,自然是极大地受益于政策的支持。换言之,就是相对于其他板块来说,创业板为更多的利好所眷顾。今年以来,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资于新兴产业的创业与创新活动风起云涌,受到极大的支持,而“互联网+”概念的出世,也为相关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人们发现,一段时间来创业板的上涨节奏,正是与大环境的这一发展变化高度相关的。
历史经验证明,如果仅仅是投机,那么相关指数与股票尽管也是能够上涨一段时间,但绝对不可能维持长达两年的大行情。让众多投资人至今难忘的1999年“5.19行情”,就是从科网股的上涨开始的。应该说,这个题材虽然新颖,但在当年还无法与实体经济找到有效的契合点,因此只能成为一种概念炒作,其本身的行情也就维持了几个月,后来沪股上攻2000点与科网股已没有多大关系了。至于说创业板的市盈率太高,投资者需要几百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这是用静态的观点在看问题。对于一个高成长,或者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来说,必然有一段时期的市盈率会比较高,这正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认同,而通过持续的高增长,完全是能化解高市盈率风险。不让暂时盈利能力还不是太强,甚至还是亏损的创业型企业上市,怎么能够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呢?以创业板市盈率高作为否定其上涨行情的理由,看似十分理性,但在这背后所反映的,是一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与当今的市场格局格格不入,也完全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
很多人都喜欢讲投资理念,价值投资无疑是一种经过市场检验、产生了极大作用的投资理念,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投资理念。时下,不仅仅是在我国,其实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进入了以创新驱动为模式的大格局中,传统产业需要调整与转移,落后产能需要升级或淘汰,新兴产业则需要发展与普及。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资金的优化组合和资产的优化配置来推动并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在这个目标下,无论是沪深主板还是创业板,新三板以及沪市正在筹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都只有顺应了这个潮流才能有所作为。既然现在创业板有机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那么它的上涨就是必然的,顺应经济发展方向的进而是合理的。
如此看来,眼下围绕创业板火热行情的争议,凸显的是对于这种已十分显着的宏观大态势能否有清醒的认识并且真正在行动上接受的心理冲突。
慧择提示:创业板今年以来的发展时顺应了当前的一种发展潮流,顺应了经济的发展方向,它的上涨是一种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