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千树万树花团锦簇 肯尼亚旅游看点多

更新时间:2009-02-25 14:41


肯尼亚、津巴布韦等非洲8国已正式向中国公民开放旅游,但国内游客应者寥寥。细想之下,非洲游之所以不像欧洲游、新马泰游那样受追捧也不无原因:非洲与中国相隔万里,多数人对非洲知之甚少,贫穷落后是非洲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

事实并非如此。以肯尼亚为例,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人文遗产都让人嗟讶不已。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园

看点一:野生动物

肯尼亚被誉为野生动物王国,单在内罗毕,就有不少动物保护区。市区南部有一处120平方公里的热带草原和林地,就是世界上唯一位于首都的真正的野生动物园──内罗毕国家公园。

对短期或过境游客来说,内罗毕国家公园堪称首选景点。这里鸟类丰富,东非的代表性动物,除大象外,这里全有。之所以没大象,管理员说是因为大象食量太大,会引起其他食草动物的危机,还对周围居民构成威胁。

内罗毕市郊的凯伦区则兴建了长颈鹿公园。那里生长着一群珍贵的罗斯恰尔斯长颈鹿。参观者可以站在高台上观赏、喂食长颈鹿。

不过,与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相比,上述两个公园只能是小巫见大巫。马赛马拉公园位于肯尼亚西南边境地区,因马赛人和马拉河而得名,是地球上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

马赛马拉每年上演着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一个拥有近300万动物的集群,一支长达3000多公里的游行展示队伍和一个优胜劣汰的竞技场,全年无休止的景观,这种情景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这支动物大军中,有140万头牛羚(角马)、50万头瞪羚和20万只斑马,还有狮子、猎豹、鬣狗等食肉动物。笔者运气好,曾看到七八只狮子共同进食的场景。

土著民族马赛人就生活在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如角马、羚羊等经常与马赛人的牛羊混在一起进食,但马赛人从未猎捕过。

除了马赛马拉,去纳库鲁湖看火烈鸟也是不错的选择。极盛时期,在此栖息的火烈鸟达200多万只,占全球总数的1/3。来到湖边,极目远眺,整个纳库鲁湖就是“火”的海洋,蔚为壮观。

看点二:自然环境

肯尼亚到处都有美丽的花草植被,而且很多花草是在国内看不到的。更奇特的是这里无树不开花,无论高矮,无论春夏秋冬,千树万树总是花团锦簇。

环境如此优美,气候当然是因素之一,但肯尼亚人重视环保无疑也起到很大作用。肯尼亚最有名的环保者当属肯环境部副部长马塔伊女士,她因发起“绿带运动”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

众多国际机构也看中了这里的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居署总部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的办事处都位于内罗毕郊区。

工作之余,酒吧是个不错的去处。带上一本书,点上一杯咖啡,一下午的时间即在酒吧的草坪上从容度过。蓝天白云下,绿草花树间,浮生又得半日闲。

内罗毕酒吧很多,也各有特色,常去的是凯伦故居、呼啸荆棘、温莎高尔夫俱乐部等。凯伦故居因丹麦女作家、《走出非洲》作者凯伦·布利克森在此居住而得名;呼啸荆棘是同事们根据呼啸山庄翻译的,女老板是荷兰人后裔,早入了肯尼亚籍;温莎俱乐部前身是英国温莎公爵的庄园,温莎公爵是历史上少有的为娶平民为妻甘愿放弃王位的国君。温莎俱乐部视野开阔,既可欣赏优美风景,又可发怀古之叹,感受英国贵族的遗风。

看点三:人文遗产

肯尼亚的蒙巴萨、马林迪港口、拉穆岛及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等地曾为阿曼苏丹国的领土,外来的伊斯兰文化融汇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了斯瓦希里文明。今天,斯瓦希里文化已经成为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东非国家的主流文化。

作为斯瓦希里文明的发源地,拉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肯尼亚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说起来,拉穆与中国还颇有渊源。据说,这里是郑和下西洋时最西一站。岛上还保留有众多刻有中国文字的瓷器,一些居民也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

拉穆岛的奇特之处在于这个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子。出岛、进岛如果不是骑驴就要乘船,岛上唯一一辆汽车为行政首脑专车。小岛远离现代社会,当地居民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实,又何止拉穆人如此呢?大部分肯尼亚人都有着与这块神秘土地所共有的特性──质朴、单纯而友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永远微笑的脸庞,体会到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是那么简单、原始,甚至异常艰苦、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