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信托公司增资和变更股权 资本实力重排座次
更新时间:2017-08-26 04:28
【摘要】今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托行业整体实力提升,68家信托公司取得不同的成绩。在这些信托公司中,16家信托公司年内净增加资本290亿元。
24家信托公司增资和变更股权 资本实力重排座次
在近期召开的2014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指出,2014年是信托业增资扩股的一年,全年有24家机构增资和变更股权,其中有16家净增加资本290亿元。即便是没有增加资本的,也改选了更好的股东,承诺了生前遗嘱。总的来看,信托资本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今年年初国投信托开始,信托业掀起了一场不亚于2013年规模的增资潮。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的注册资本金位列行业前三名,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00亿元、69.88亿元、60亿元。而在2013年,注册资本金的前三名是平安信托、交银国际信托、华信信托,注册资本金分别为69.88亿元、37.65亿元、33亿元(在2013年年报中,兴业信托的注册资本金已经提升至50亿元。不过,兴业信托增加注册资本金及调整股权结构公告是在2014年2月份,在此按公告时间算)。
不仅如此,在注册资本金前20名的排行榜中,今年因增资进入榜单的有7家信托公司,分别是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兴业信托、安信信托、陕国投、国投信托和渤海信托,其中,前6家信托公司更是一举进入前十名。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此次增资潮中,中信信托一举将注册资本金从12亿元增至100亿元,终于让注册资本与规模的排名相匹配。而在12月24日,又有两家信托公司增资的事宜浮出水面:中原信托以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形式将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25亿元,已于2014年12月23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爱使股份也于当天公告称,参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北京信托的注册资本将从原来的14亿元增加至23亿元。此外,目前还有多家信托公司传出增资需求,增资扩股工作也已启动。
监管要求趋严 30亿元渐成行业主流
在今年行业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增资以增加抗风险能力是信托公司的普遍考虑。不仅如此,从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举措看,业务发展与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越来越受到重视。
银监会“99号文”明确,信托公司因为经营损失侵蚀资本的,应当在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并相应压缩业务规模,或由股东及时补充资本,并要求信托公司建立恢复与处置机制,包括限制分红用于资本补充和风险化解,增强信托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同时,按照《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虽然不同领域项目的风险系数不同,但信托公司开展固有业务、信托业务和其他业务,都要计算风险资本。并要求信托公司的净资本(净资产减去各类风险扣除项)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至2012年10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需要注册资本金12亿元以上且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30亿元也成为目前监管层对于信托业务准入的“最低门槛”。一家西部地区中型信托公司的高管表示,今年的信托增资潮呈现出参与者众、规模庞大、来源多元、目标明确的特点。今年年初12亿元可以算标配,现在30亿元才算主流。
股东积极支持 扩展业务有钱才有底气
信托公司增资的决策离不开股东的支持,而股东的大力支持不仅是为了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出于信托公司扩展业务的帮助和对信托行业未来盈利的预期。
中信信托董秘、副总经理王道远在解释今年一举将注册资本金从12亿元增至100亿元的原因时曾对媒体表示,注册资本金增加表明公司股东对信托未来经营发展和业务拓展充满信心;同时增资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而此前中融信托完成增资时也曾对本报笔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杨家才在2014信托业年会发言强调“八大责任”中的机构责任时表示,机构评级指标要科学,一般应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实力指标,实力首先是资本,一个只有10亿元资本的公司,当然不能与拥有100亿元资本的公司一样做业务。做生意讲究将本求利,无本只能是套利。”、“资本大就是财气,就是底气,有底气就可以胆子大一点,可以多做点事儿。”
格上理财王燕娱指出,信托公司频繁增资背后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受《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因为信托公司目前还是以融资类业务为主,继续发展业务需要不断扩大净资本;第二,今年颁布的银监会99号文要求公司建立风险补充机制,即当信托公司经营损失侵蚀资本时,要从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再由股东补充资本或者相应地缩减业务规模,因此,未来不乏一些公司会通过增资来提前布局应对风险;第三,信托公司增资进一步体现了股东实力和其看好信托业发展的预期。
慧择提示:今年,有24家信托公司增资和变更股权,信托行业资本实力重排座次。目前,信托行业监管要求趋严,30亿元注册资本金渐成行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