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购买理财产品 “飞单”现象连连不断

更新时间:2014-12-12 09:55
  【摘要】随着理财市场的繁荣发展,各金融机构发展实力整体上升,产品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扩宽。临近年末,很多投资者都开始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但不少人都遭遇了“飞单”,这是怎么回事呢?

  银行理财范围的所谓“飞单”,是银行内部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违规代销理财产品,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让客户购买,数额往往较高。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分为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和代销产品,“飞单”多出现于代销产品。代销产品中,主要有基金、贵金属、私募、信托、保险等。因为是代销,产品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银行多不担负责任。如果有银行理财经理向您推销一款“高收益”的“内部”理财产品,您会怎么办?

  在不知道理财产品是否为银行代销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人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并不会盲目相信理财经理的“专业建议”。

  但如果是自己相熟的理财经理,情况则会产生变化。11%以上的投资人表示,如果是相熟的理财经理推荐,他们很可能就会相信并购买。

  43岁的李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他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般会比较谨慎。因为看到过身边的朋友遭遇“飞单”后的纠结,他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是也会留个心眼。“我一般是看章,如果没有银行的公章我是肯定不会购买的。”李先生说,除了公章,收益率也是他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理财经理明确告诉您这是一款非银行代销的产品,但是回报很高,您是否会购买?

  现实中,有一部分“飞单”的投资者其实知道自己购买的并非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但或许是出于对理财经理的信任,或许是受到了高息的引诱,明知“飞单”而购买的投资者也不少。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四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示,即使明知是非银行代销的产品也会购买。不过,数据显示超半数投资者在选择银行产品时还是比较理性,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赵强是一位理财达人,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P2P他都会涉及。他在调查中就表示,即使明知是并非银行代销的产品,他还是有可能购买。“能打入‘银行内部’起码说明这家基金公司有点实力。”赵强认为,他投资P2P等项目是也遭遇过亏损,尽管心疼,但投资就是有赚有赔。在赵强看来,哪怕不是银行代销的产品,但起码会比那些沿街发传单的所谓“投资公司”要靠谱些。

  前面提到的“飞单”,您有听说或者遇到过吗?调查显示,“飞单”现象在受访者中的名气还不小,近七成的读者表示自己曾经听说过“飞单”的存在,只是自己没有遇到过。尽管“飞单”的知名度如此之高,受访者对遭遇“飞单”之后该如何维权的看法并不统一。在调查的另一个问题中,认为银行应该为“飞单”负责和认为“不应该负责”的受访者各占四成左右,观点并不统一。

  其实参与“飞单”销售的并非只有银行理财经理。尽管监管部门严令禁止,但还是有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混”进银行营业厅。网友“阳光明媚”就曾遭遇过这种情况。某保险公司的员工穿着与银行工作人员几乎一样的制服向他推销,让他差点上当。“本以为在银行买的产品,肯定有保障,没想到水这么深。”另一位受访网友“康微”感叹。

  慧择提示:在银行内部,一些银行内部人员往往会向投资者推荐理财产品,但并非银行代销,这种现象便是“飞单”。目前,“飞单”现象在社会中较为普遍,很多投资者知道这种行为,但还是会选择购买,其实投资者还需要注意风险,不可盲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