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型理财产品或是银行理财重要品种
更新时间:2017-08-28 08:35
【摘要】自存款偏离度概念提出以后,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开始有所下跌,与此同时,“季末效应”特征开始渐行渐远。为此,很多银行都开始积极谋求新的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银行存款的考核逐渐向日均存款额过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不可避免:除了高收益产品不再集中在月末、季末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或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品种。
银行理财迎来“落寞的9月”
和之前投资人和部分银行业内人士预期的9月末理财盛宴不同,今年有季末和月末因素叠加的9月末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太大的惊喜。
根据银率网的最新统计,9月份不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比上月有小幅下降,而且其预期收益率水平也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出现。统计显示,9月份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较8月环比仅微升0.02个百分点。“9月末高收益理财产品发行较少,跟监管层推出存款偏离度考核有很大关系。”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笔者。9月中旬,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在前述负责人看来,伴随着存款偏离度考核的出台,以后银行弱化月末的存款考核将是趋势。“就我们行而言,目前对公业务部门已经不考核月末存款额了,零售部门虽然还在继续,但是慢慢弱化是肯定的。”
事实上,据笔者了解,去年以来包括工、农、中、建、交等大行,在内部考核中均已将日均存款余额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眼下,这一概念正在为更多的银行所接受,加上之前的月末突击揽储“冲时点”的成本过高,因而未来银行不会再用月末高收益理财产品拉存款,“月末效应”将会渐渐消失。
目标: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事实上,在存款偏离度考核出台前,部分银行已经未雨绸缪,开始为银行理财的转型探路。作为此前被业界最为看好的品种之一—净值型理财产品,则成为银行当前转型的一个热门。
据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其不向投资人承诺收益,可提供净值查询,并根据产品招募书中的规定,可在每日、每周、每月等固定周期公布净值并开放申赎。
目前,诸多银行都已经推出了净值型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而且部分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据招商此前的披露,截至今年6月,该行旗下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和结构化理财产品的管理余额日前突破4000亿元,较去年末增幅约360%。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目前市场上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由于与存款同质化,使得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已非常强烈。而净值型理财产品更符合资产管理的本质和监管部门的对于理财业务“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要求。而且这类产品通过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可以实现公允估值,有助于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的理财产品就将要退出市场。”前述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指出,在他看来,目前决定银行“江湖地位”的还是存款。“因此银行仍然会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收或留住存款,只不过会通过改变理财产品的发行排期而避免出现存款余额在月末出现偏离,将来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将更常态化。”
理财产品新趋势:紧密对接实体经济
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也日趋紧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
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理财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截至6月30日,12.65万亿元理财资金余额中约有8.48万亿元投向了实体经济,较2013年末增长约1.5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余额的67.04%。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与实体经济对接过程中仍存一定障碍。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资金运用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实际上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产品进化,在投资上“去通道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立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主体地位。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明确的法律框架支持,已成为理财产品向规范的资产管理产品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此外,殷燕敏表示,实体经济很多融资项目往往没有公开的信息披露渠道以及风险评价机制,信息不畅以及难以交易导致的资产包流动性较差等因素也都是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的限制因素。目前,很多银行投资的非标资产一般都是自家的优质客户的贷款项目或资质较好的地方平台、央企的项目,而小微企业的融资项目却很难获得银行理财资金对接。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银行理财迎“落寞的9月”,为此,银行理财低调转型,而且,净值型产品或是未来重要品种。此外,广大投资者在选购以银行理财产品时,需把握好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