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节后互联网理财产品普遍有所回暖

更新时间:2014-10-16 16:48
  【摘要】在黄金是一周时,很多投资者都没有抢购到一些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这让不少投资者有些失望。但在国庆节后,互联网理财产品开始普遍有所回暖,其具体内容如下。

  据有关数据统计,本周(10月11日至17日)在售的409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5.17%。除结构性产品外,本周有299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及以上,其中6%及以上有20款非结构性产品,76款产品集中在4%-5%区间,14款在4%以下。

  深圳地区的行情似乎还要更“兴奋”一些。笔者日前登录银率网看到,来自银行的理财产品行情依然不错,并未在节后掉头直下。笔者统计看到,近期在售年化收益率达到6%以上的有7款,以结构性理财居多。其中最高的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 +计划”挂钩沪深300指数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年,预期最高收益率7.5%,最低3%,收益类型是保本固定。

  当然,如果您对于结构性产品心存“敬畏”,也不是没有选择。在深圳,广发银行、包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依然有多款5.7%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过,笔者注意到,本周深圳发行的多数产品的周期都比较长,一般在半年或以上。

  实际上,受三个节庆的提携,在号称“有利可图”的整个9月,各大银行总共发行了5024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92%,有214款产品收益率6%以上,占比也只有4.26%。即使是节前打着“国庆专享”旗号的86款人民币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只是5 .43%。换而言之,国庆长假后发行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与节前发行的产品相差不大,没有出现下降,因此理财者不要以为“过了这村没这店。”

  据观察,今年9月,银监会下发23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受此规定影响,日后银行月末和季末时点突击揽储的现象将逐渐消退,而随着236号文对银行揽储冲时点监管的强化,未来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以及收益将会有所下降,近期投资者可购买中长期的理财产品,锁定高收益。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为“冲时点”月末揽储刻意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现象,在上个月不明显。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将变为一定时段的“温和提升、平稳运行”的态势,大型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可能成为未来突破重点。一些银行理财师也提醒,短期限产品面临量价齐跌,不妨选择中长期投资。

  风向:互联网理财产品偶有“惊喜”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节后普遍有所回暖,但是波澜不惊,幅度有限,整体以平稳而居。截至10月12日,微信理财通收益率为4.4%,京东小金库收益为率4.5%,苏宁零钱宝收益率为4 .2%。笔者注意到,10月7日,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还是4.089%,13日则变为4.1680%。
  就在日前,京东金融宣布上线推出多款投资起点门槛100元、投资期限21天起、年化收益率达到7%的理财产品。业内表示,虽然收益看起来很惊艳,不过该款产品并不是与货币基金挂钩的“宝宝”类产品,而是一款票据理财产品。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节后银行理财仍有利可图,而且,互联网理财产品偶有“惊喜”。此外,广大投资者在选购时理财产品时,需认清产品的风险,切勿盲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