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海南保险业积极探索 打造海南特色精品保险

更新时间:2017-08-27 12:46
  【摘要】在保险业“新国十条”的推动下,我国保险行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借“新国十条”契机,海南保险业将积极探索,打造保险业的海南特色和亮点。

  “大而全”的保险不符合海南实际
  正视发展差距,做小做精海南特色。“受岛屿省情限制,海南保险业做大做强面临较多困难,但做特做精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海南保监局局长王小平显然对海南的情况非常熟悉、了解,对海南的保险业的未来发展胸有成竹。

  海南保险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按照王小平的思路,海南保险业未来发展的设想不是“大而全”。为何不是“大而全”?虽然近几年海南保险业保持了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连续四年业务增速排名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保费增速排名全国第1,2011年排名第3,2012年排名第12,2013年排名第2),行业整体实力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基数较小,行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还不相适应。海南人口少,只有900万左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全省GDP约3000亿元,从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来看,海南甚至还不如内地的某些地级市。加上历史原因,海南的保费收入规模很小,2013年的保费收入是72.61亿元,是全国保费收入最少的省份之一。
  在业内,通常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与当地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2013年,全国的保险深度是3.02%,海南是2.31%;全国保险密度约是1264元,海南约是811元;全国人均保额约为12.7万元,海南是7.2万元;产寿险保费结构比例上,全国财产险占比36.05%,人身险占比63.95%,海南财产险占比44.95%,人身险占比55.05%。各方面的主要指标都反映出海南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保险离真正进入大众百姓的生活还有一定距离。

  增长潜力巨大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海南保险业增长潜力巨大。”刚分析完海南的实际情况,王小平话锋一转,提出要推动海南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保险业的海南特色和亮点。“小而精”的保险就要因地制宜。农险普惠大众,责任险管理社会,旅游保险前景广阔。海南的经济结构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比重不大。发展“小而精”的海南保险业,就是要提高保险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力,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旅游保险等领域发力,加快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农险普惠大众
  在王小平看来,农业保险是海南保险业的一大特色。从承保标的看,南繁制种水稻、热带瓜果蔬菜、天然橡胶等,都是热带农业特有险种;从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来看,海南省政府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力度超过了内地很多农业保险大省: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业保险列为“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之一,省财政连续几年大幅提高地方险种的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多数险种的保费由财政出大头,做得好的市县还能获得政府奖励,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文,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完善覆盖全省乡镇、村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这些都是别的省市没有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农业保险覆盖各市县,让更多农户享受政策优惠。”

  责任险管理社会
  以医疗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代表的责任保险也是海南保险的一大特色。海南的医责险采取“政府搭台、各方参与,全省统保、市场运作,专业调解、调赔结合”的运作模式,保险参与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将医患矛盾从“院内”转移到“院外”,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这种人民调解与保险赔付相结合的海南模式,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与肯定。
  海南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省份,2009年《海南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规定四类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背后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保险公司会在有安全隐患时主动进行风险提示,协同被保险人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去年,海南烟花爆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行业实现零伤亡事故,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75%。安责险获得全国安监系统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应用创新奖”。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及承运人责任保险等4个领域推进。”王小平称。

  旅游保险前景广阔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驶入快车道,来琼游客迅速增加,各类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如何利用保险机制保障游客安全就成为亟待破解的紧迫课题。以最具海南特色的海南第一大滨海旅游项目—潜水为例,游客在海底活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溺亡事故时有发生。2012年5月,海南旅游风险保障体系正式启动运行,将潜水、攀岩等高风险运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游客的人身意外风险有了保障。“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个来琼的游客都能有保险,不仅玩得开心还玩得安全。”今年6月,海南保监局向省旅游委建议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由政府购买游客人身意外险,向所有来琼游客免费赠送。新修订的《海南旅游条例》第16条规定,“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开办面向旅游者的旅游综合保险产品。”新条例将于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你看,这就是在落实"新国十条"。”王小平边说边翻开旁边的文件,其中写着“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小保险也要争当排头兵
  探索水产养殖保险等新兴产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海南保险业的规模虽小,却不乏创新亮点,在“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海南正在执行两个世界银行技援项目TCC5(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示范项目和海南省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项目。
  刚走的“威马逊”、“海鸥”两个台风想起来还让人心有余悸,尤其是海口、文昌、澄迈等地的南美白对虾、石斑鱼、观赏鱼深水网箱养殖等损失严重,水产养殖户叫苦连天。王小平坦言,“近年来渔业养殖险的承保呼声很高,也有公司进行了纯商业投保的尝试,效果不理想。这方面的产品还是空白。”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示范项目包括池塘养殖罗非鱼保险、南美白对虾养殖保险、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保险等。预计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将启动海南省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提高水产养殖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同时也为全国水产养殖保险的推行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海南省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项目,是全国首个TCC5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研究与试点项目。目前准备进入试点阶段,预计橡胶树风灾指数保险产品推出后,可以有效提高橡胶树大面积灾害的理赔效率,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提高大灾保险赔付比例,研究建立巨灾风险保障体系。说起连续两次台风造成的损失,保险该做什么,保险能做什么?王小平显然也有自己的看法。“灾害来了,保险就应该冲在第一线,应赔尽赔,不能惜赔。”王小平说,台风频发导致海南保险理赔体系相对成熟。去年的台风“海燕”中海南保险理赔比例达到12%左右,今年“威马逊”理赔比例约为10%左右,“就全国范围来说已经比较高了。”“威马逊”过后,来自财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捐助等三个主要救助渠道的资金28.23亿元,与灾害实际经济损失存在巨大差距。其中,截止9月30日,保险业估损金额约为11.13亿元,已赔付约4.4亿元(含预付赔款5732.85万元);财政救济方面中央财政与省财政力度基本持平,均为7亿元左右;社会捐助则有2.1亿元。
  “要研究建立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巨灾保险不可能完全纯市场化,“可以选择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辅助模式或者政府、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模式。”王小平说,针对各省市不同区域,可以研究建立单一灾种的的制度,或集多个灾种为一体的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比如海南地区主要是台风、暴雨及旱灾,就可以指定以这三种灾害为重点的巨灾赔付对象。”

  要让保险最终落实到“人”
  探索门店销售模式,让海口市民买保险如“逛超市”。保险业要发展,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传统的投保途径是,客户前往某一家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或者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推销本公司产品。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各家公司“自卖自夸”,社区居民对其缺乏信任度,总抱着“保险是骗人的”偏见,“如此一来,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只会越来越窄。”
  怎么让保险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让海南的老百姓买保险就像逛超市一样,既方便简单又能货比三家?
  王小平有她自己的答案—打造社区里的“保险超市”,设立实体门店,与多家公司签订代理合同,让各类保险产品在门店内进行展销。
  在王小平看来,社区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交集,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之后的信赖感,设立保险社区门店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破解市民对行业的认识误区。“目前已经完成了海口地区的选址工作,以后海口市民买保险就能像"逛超市"一样方便。”同时,“保险超市”还将把选择的余地留给消费者,通过多家公司多项产品在同一柜台销售,公开公平透明,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各项保险产品,做到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消费。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海南保险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但发展潜力巨大。此外,“大而全”的保险不符合海南实际,需要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精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