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合资险企业绩不佳或系股东撤资主因

更新时间:2017-08-27 20:39
  【摘要】近年来,合资险企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近期却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据悉,近期以来,多家合资险企纷纷挂牌交易。下面小编就为您讲述相关具体情况。

  业绩不佳或系股东撤资主因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先后有40余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有多家险企在华设立办事处。然而近年来,合资保险公司频遇大股东易主局面。如天安人寿、建信人寿等公司都遭遇外资大股东退出,由合资险企转为中资险企;以中新大东方为代表的合资险企则遭遇了外资大股东的减持。
  中方股东退出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除了上述中海油投资拟退出海康人寿50%的股权外,今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转让所持有的国泰人寿50%股权,接盘方为上海陆家嘴金融。
  业务发展缓慢、投资回报周期过长,或许是险企大股东离场的主要原因。
  安永最新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显示,合资寿险公司10年间市场份额下滑了3.3个百分点,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截至2013年末,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超过2/3未能盈利;在21家合资财险公司中,11家盈利但另外10家遭受亏损。业界人士表示,销售渠道单一、网点偏少是制约合资险企发展的主要原因。
  以刚被挂牌转让的海康人寿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海康人寿成立超过10年,长期未实现盈利,其中2013年净亏损9252万元,2014年1~7月净亏损854万元。不过在金融牌照稀缺的情况下,保险股权似乎仍是“香饽饽”。中海油挂牌海康人寿50%股权仅过数天,9月18日,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就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海康人寿50%股权,预计交易金额为10亿元,计划于10月8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该项议案。

  在川经营合资险企多数曾换股东
  根据四川保监局的数据,目前省内开展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共计16家,其中寿险公司13家,财险公司3家。从近年来披露的情况看,13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有8家曾发生过股权变更,3家合资财险公司中也有2家发生过股权变更。
  在上述16家合资险企中,未发生股权变更的仅有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中宏人寿、中意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和国泰财险6家公司,其中恒安标准人寿还属于“变更未遂”———2009年,恒安标准人寿的中外资股东天津泰达集团和英国标准人寿拟各自出让25%股份给中国银行,但谈判进行一年多以后以失败告终。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航安盟、安盛天平和国泰财险三家合资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合计约3.11亿元,在全省33家财险公司的222.7亿元原保费收入中,占比仅为1.4%;而13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合计约19.9亿元,占比也仅有约4.3%。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业绩不佳、股东管理分歧等多种因素下,合资险企大宗股权遭转让并不是“新鲜事”。根据四川保监局的数据,目前在省内开展业务的16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就有10家曾发生重大股权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