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以房养老实施起来诸多难题

更新时间:2014-07-11 14:49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未来人们对养老的需求增多,对养老保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仅靠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而以房养老的推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但是实施效果如何呢?

  以房养老行得通吗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保险版“以房养老”或者“倒按揭”,其操作模式是这样的,60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照约定领取养老金直至去世,作为回报,去世之后,保险公司获得房产处置权。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以房养老”模式,实施的主体有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以房养老,在具体运作模式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从老年人角度看,都需要将其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以获取养老金,但其通常可以继续拥有自有房屋的居住权,或者到专业养老机构享受晚年生活。
  不过,中国的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对这种形式还存在疑虑。在一般中国老年人的观念里,房子是自己“百年”后留给子孙的重要遗产,怎么可能留给金融机构处置呢?当然,以后可能会有些老人接受这种养老方式,但不一定能获得大部分老人的支持,“倒按揭”最多就是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

  以房养老实施起来诸多难题
  用房子换养老,是许多人对其的通俗理解。但这一新型的养老形式,除了观念一时还很难扭转之外,却面临着非常具体的难点,阻碍其推广。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险种,涉及到政策、法律、人的寿命及房价的涨跌等多个方面,推行起来有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国内的房产只有70年产权,如果产权到期,保险公司能否将房子过户仍属未知。此外,很多网友认为不划算,一套价值上百万的住房在60岁的时候押给了保险公司,万一自己命短活不长就亏大了。而对险企而言,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这意味着支付的养老金将越来越多,届时房价出现下跌,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以房养老产品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试点。但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使以房养老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以房养老的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