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校园意外伤害损失大 意外险不可少

更新时间:2017-08-28 01:30
  【摘要】有报道称四川泸州一名初二男生在体育课慢跑锻炼时突然晕倒,经过医院接力抢救,抢救无效不幸意外死亡。家长向学校索赔120万赔偿,校方则总是回避。类似的校园意外伤害引发赔偿纠纷总有发生,学平险是否能起作用呢?小编带您了解具体情况。
  每天不到3毛钱,涵盖意外身故/残疾及意外医疗,让您轻松抵御风险!
  校园意外伤害为何让家长学校两难
  据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介绍,这个初二的男生小牟是在12月9日下午第三节体育课进行慢跑锻炼活动时于16点46分突然晕倒的,体育老师立即拨打了120电话并通知校领导,随后班主任及时将情况告知了家长,在等待120到来时,学校卫生员按照医生要求对该生进行及时救治。16点53分120赶到现场展开急救后,与学生家长一同将该生送往区医院继续抢救。经医生全力抢救,凌晨6:00宣布死亡。诊断结果为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
  “按照四川省的要求,学校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如果学校负全责的话,最高可以赔偿45万元。但这个事故中学校没有责任,即使通过行政部门做保险公司的工作,也最多只能赔5万元,家长要求赔的120万元哪里去找?”刘涛说。
  如果说小牟的意外和家长的要求是比较个别的案例,绍兴某小学二年级的聪聪下课走楼梯时不小心摔成骨折,就是校园里经常发生的事故了。聪聪的父亲黄先生不仅心疼孩子,更头疼聪聪住院的花销,虽然学校已经垫付了一部分,但后续费用该怎么办?他想起自己去年曾给学校缴过45元保险费,但一打听,因为绍兴市保险协会要求每名学生缴纳60元而教育局不让涨价的分歧至今没解决,保险公司根本不来理赔。“我不知道孩子的治疗费用能不能报销。”

  学平险成鸡肋 最好另购意外险
  已拥有28年历史的“学生平安保险”,推行之初由学校统一购买,投保率几乎达到100%。庞大的分母曾经成为各大保险公司争抢的“唐僧肉”。然而,学生群体好动易出事,高赔付率稀释了分母上的利润,“学平险”被许多保险公司打入冷宫。对于家长而言,“拒赔多”、“理赔难”的事实让50元的保险失去了“兜底”功能,很难发挥经济补偿作用,“唐僧肉”变成了鸡肋。
  “不买吧,担心。买吧,又没啥用。”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声。“我也经历过孩子受伤出险后报销的经历。因为手续繁杂、需要多次往返、钱数又不大等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留学处处长苗丹国接受采访时说,“这样的经历让我对‘学平险’不敢抱太大希望,只好另外给孩子买了一份意外保险。”

  慧择提示:据上述案例分析得知,在发生校园意外伤害后,大家熟知的学平险理赔作用并不大。小编提醒各位家长,想要更好转嫁校园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风险,可提前购买份少儿意外保险,给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