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养老金并轨制度实行 意在缩小差距

更新时间:2014-07-02 09:05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国家对于养老保险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居民养老问题。目前国家实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对于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它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职工之间的差距,保障居民养老问题得到解决。

  3月29日,参与养老金改革部分政策讨论和制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表示,目前有关改革方案确实正在做顶层设计。对于养老金“并轨”,郑秉文表示,现在的改革原则已经确定,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主体将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且职业年金将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会降低。

  养老保险“双轨制”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不公平。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遍职工、城乡居民之间的相关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等方面,存在巨大反差:机关工作人员不缴费,却拿高额退休金;而职工等群体自己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领取的养老金却普遍不如机关工作人员。很明显,这也是“双轨制”必须改革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尽管“不降低机关单位退休金”的改革总体原则,难免给人一种改革者既当裁决员、又当运动员,不愿意牺牲既得利益的感觉,让人觉得“并轨”改革有点儿换汤不换药的味道。但我们呼吁了很久,盼了很久的“并轨”,总算要启动了,也算是一种进步。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养老金“并轨”改革原则是“不降低机关单位退休金”,那么就必须增加或者说提高普通职工、城乡居民的相关养老金。“并轨”改革需要原则,但不能背离目标。而养老金“并轨”的最大目标,无疑是消除不公。此前,机关单位退休金已经比其他群体要高许多,如果改革之后,不降低机关单位退休金,那就必须通过给其他群体涨退休金来实现公平的目标。

  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城镇职工、居民,农村居民等的养老保险普遍过低,迫切需要提高,以保障基本生活,提升幸福感。此前,有相关部门调查称“7成人表示养老金基本够用”,立即遭到了网友的吐槽。如果一个城镇职工退休之后,因病等生活无法自理,退休金连请保姆的工资都不够,甚至不够到养老院养老的相关费用。那么在“不降低机关单位退休金”,保障机关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就必须对其他群体养老金发放进行根本性提高。

  慧择提示:根据上面描述可以知道,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它改革后不会降低相应人群的退休金。养老金并轨主要是消除不公,消除职工之间的差异。农村养老保险普遍过低,这就需要国家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待遇,保障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