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险

  科学,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人们总觉得它应该是科学家们在一个设备齐全的房间中细心钻研的东西。其实不然。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和实践当中。因此,科学家们会到一些人们不甚在意的地方去探险,去寻找那些所谓的“科学”。下面小编就为您讲述一些科学探险的事例。


  科学探险一:登陆长城站 南极大探险
  11月15日,为了见证科学家对素有白色沙漠之称的人类最后“净土”南极的科考成果,媒体人在北京与中国赴南极探险科考队一行6人会合后,乘航班奔赴世界最南端的城市— 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并再次与来自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科学家会合,从乌斯怀亚港登船出发,共同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南极科学探险之旅。
  11月23日13:10(北京时间11月24日0:10),正跟随中外联合南极探险科考队采访的本报特约媒体人,乘坐“海洋探索号”船经过4天的海上艰难航行,在尼克港成功登陆南极大陆(S64°5069、W62°3191),并在完成预定登陆任务后,乘船沿着勒梅尔水道继续向南前行进行南极探险之旅。
  此前的21日(阿根廷当地时间),中外联合南极探险队员的所有成员一起冒着大风雪登陆了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这是山东媒体媒体人对中国南极科考站的首次详细采访。媒体人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前一天,正是中国正式探索南极30周年纪念日。
  成功登陆当天,长城站正遭受南极大风雪的袭扰,局部雪深超过6米,许多办公楼的一层甚至二层都被白雪埋没。为了让中外探险队员们能成功登陆,长城站科考队员特意用雪地车开出了一条从码头至办公区的“道路”,让大家能顺利进入综合活动中心附近区域等进行探险。


  科学探险二:科学进步带来的发现 重返安提凯希拉
  2014年10月,在潜水员兼考古学家布伦丹·福利(Brendan Foley)的带领下,科学探险队重返基西拉岛近海的安提凯希拉装置沉船遗址,展开第二次极具历史意义的深海探秘。但这一次,他们将配备最新一代、专为极限环境而设计的潜水套装——为此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而被漆上“宇舶色”的EXOSUIT。
  为了表示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并作为这一盛事的纪念,宇舶表研究开发部总监马蒂亚斯·布特(Mathias Buttet)也出席了潜水活动,为大家呈现专为极限潜水而设计的潜水腕表——深海探秘EXO4000米潜水表(OCEANOGRAPHIC EXO4000),以此向参与此次非凡探险的科学家致敬。


  科学探险三:科考队在斯威尔煤矿进行实地考察
  10月30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在斯瓦尔巴岛斯威尔煤矿进行实地考察。该岛上的煤炭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岛上的主要经济活动。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质学家刘嘉麒(右)分析,该岛盛产煤炭,显然曾有过茂密的森林,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极地气候。因此可以推断,该岛可能是从北纬60度以南的北温带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为了了解南极的详细情况,科学家们登陆长城站,进行南极大探险;为了探索沉船的奥秘,科学家们重返安提凯希拉;为了研究煤矿的历史,科学家们在斯威尔煤矿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都是科学探险的实际案例,也是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助力,是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科学探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改变。

相关词条

为用户提供1000多款产品,累计服务用户数 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