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种保险销售套路,注意避雷!

大择 · 1154人阅读

收藏

自古以来,保险公司许多的营销手段就被诟病已久,

有去银行存款、理财变保险的,


来源:北京晨报


名为答谢宴,实则产品推销的,


来源:大众点评


还有再不买就停售的等等,

·

现在,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保险公司的新套路又来了!

这不,大择刷新闻又刷到一个保险新套路:

松江区的杨女士,一天在微信突然收到一笔“自动续费”的通知,而且成功扣费200+元。
以为被电信诈骗的她,急忙到派出所求助。
民警小哥哥一番查看,发现是一款保险的扣费。
杨女士思索半天,才想起来是购买上海惠民保“沪惠保”的时候,收到了一条写着“600万医疗险已到账”的短信。
她以为是“沪惠保”到账了,便点开链接、输入了自己的身份信息,随后支付了1元钱,完成了购买。
哪知道,买的其实是另外一款医疗险,
虽然首月只需要1元,但是之后就变成了正常收费(一般年保费几百元)。
还好及时发现,在民警的协调下,平台为她退了费,也取消了自动续费,没造成什么损失。

你以为这就完了?

保险公司还有这几种操作,

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买了保险!




(1)骑个共享单车——“送”你骑行福利

骑完共享单车后,

频繁提示领取“骑行福利”

最后引导购买一款百万医疗险。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2)甚至敢搭政府长护险的“便车”

年近80岁的阿婆,申请长护险不久,就收到了一则短信,

PS:长护险是国家推出的、针对有长期失能的老人的家庭的保险,可以用它来解决重度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

提醒她“免费领取10000元保障金”。

阿婆以为也是长护险的保障,结果就投了一款医疗险。


(图片来源:www.dbbqb.com)


有人甚至什么都没做,也会收到相关短信↓


(图片来源:同事手动截图)


在这样的忽悠下,很多人在不清楚、不明白地点击了链接,

付了“首期”、开了自动续费。

接着,就是每月自动扣款。

无端花钱不说,

像【长护险】里的阿婆,即使投了保,出险也是不能赔的,

因为她的健康情况不能通过健康告知。

而在诱导下投保的她,根本不清楚这个情况,这钱妥妥白花了呀。

而且上这当的人,还不在少数。

在黑猫投诉网站上,搜索1元保险,就有7000+条结果。很多“掉坑的”都是老年人。






“1元首月”,为什么会屡试不爽?

根本原因是“藏得太深”。

(1)套路1:巧妙伪装、引人误会

从上面部分的例子就能看到,

很多出现“1元首月”的,都跟买保险这事没关系。

骑自行车、借充电宝弹出来的“福利”,谁能想到竟然是个保险呢。

(2)套路2:价格极低、诓人购买

即使明白过来是保险的人,因为投保成本太低——仅为1元,也不少人会心动。

毕竟正常买一份保额几百万的医疗险,一年怎么也得几百块。

抱着反正很便宜,买了不吃亏的心态,很多人轻易就投保了。

(3)套路3:看准时机、迷惑大众

刚申请了长护险,就收到了推销短信;

刚买完重疾险,就收到推送广告。

这出现的时机迷惑了本质的“保险身份”,

一旦我们不了解、不仔细看,很容易就着了道。

这些无底线的推销,一步步拖垮保险的信誉,严重侵犯大家的利益,必须惩治!

好在,监管爸爸也是这么想的。

这不,整治通知已经出来了↓




银保监会近日下发 《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在9月30日之前,所有机构都要完成重点检查。




不仅仅是“1元首月”,今后像这样的宣传营销方式,都会被禁止:

(1)平台突出宣传“0首付”“低首付”等字样,但没有能够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举个例子,
首年几十块,但实际上过两年保费就会涨到几百块,但平台只展示了首年的保费。

(2)通过歪曲监管政策、炒作产品“限售、限时、限量”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比如产品明明只是暂时下架,但销售人员却说要停售了。

(3)以“红包补贴”等方式,非法给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外的利益,诱导投保;

比如说有人跟你说,在他那里买保险,给你返钱。

(4)网上投保页面诱导消费者勾选“自动续费”,后续扣费不提前提醒,也不经消费者选择或确认,直接通过系统扣费……

还有强制搭售、费用虚高、非法经营、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等

甚至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到不到位,都会受到监管。

·

看到保监会如此严厉的监管,大择只想拍手叫好!

面对这些不规范的销售方式,就该重拳出击!

只有把这些钻空子的营销手段都“掐死“,才能推动保险向好发展,

这样以来,保险公司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

就只有依靠过硬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我们消费者,才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保险服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