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信!新骗局曝光,小心你的支付宝!

慧择小马老师 · 2022人阅读

收藏


    上周五,“支付宝里的钱要不要取出来”突然登顶热搜。


    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直到现在也没个所以然来。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我们至少已经清楚了:


    不管支付宝咋样,对我们的钱影响并不大


    我们存余额宝的零钱,买的基金、保险,都没关系,还是我们的。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跟支付宝有关的骗局,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钱袋子。


    一不小心,那可是损失惨重。



    支付宝新骗局来了!小心你的钱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支付宝“账户骗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咱们还原下被害人的真实经历,来揭秘这个骗局。


    开始揭秘前,请允许我先交代下政策背景。


    自从校园贷乱象频发之后,今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记住,这是个大背景,现在我们开始正剧。


    某天,小王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声称是支付宝平台的工作人员,并且他准确地报出了小王的姓名毕业学校、甚至身份证号


    他打电话来干啥呢?


    这不,前面我们刚说了五部委发的那个通知嘛。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对方声称,按国家的规定,要把以前在平台用学生身份注册的账户规范起来,否则会影响以后使用。


    小王一听也没啥毛病,确实在网上看到过国家说要规范学生网贷的事,于是就放下了戒心。


    接下来,对方便以规范学生账户的名义,引导小王查询“借呗”额度。


    学生账户=借呗?明明是要规范学生账户,现在却变成查“借呗”额度。


    是的,因为对方的目的就是先看看小王能借多少钱


    (来源:支付宝借呗截图)


    然后对方以“清空学生账户”的由头,让小王“去借呗”,把钱借了出来


    到这一步为止,一切都还在可控范围。


    因为钱被贷出来,也还在小王的账户里,损失的就是一点利息钱。


    然而这一切都逃不出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


    据小王所说:


    对方告诉他,钱从借呗提现之后,会收到中国银联发的短信。

    等他把钱转到对方提供的账号时,会让他发一条短信给中国银联,说“本人向银监会申请认证”。


    (来源:央视2套经济信息联播截图)


    这一步看起来有些荒唐,怎么会傻到就这么把钱转给别人呢?


    但从营销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在利用权威


    利用中国银联这个权威,让小王误以为这事确实是合法合规的。


    就这样,小王先后7次给对方转账,损失了八万块。


    回过头来再看这事,骗子的行为明显吗?


    光是说“注销学生账户”、“查看借呗额度”、“从借呗贷款”就漏洞百出,更不要说,让转钱出去。


    但如果是你身在其中,真的就能成功退出吗?


    第一步,报出信息,建立信任

    第二步,以国家政策为由报名来意,既让你有点畏惧,又让你相信。

    第三步,最关键的转钱环节,依旧利用官方建立权威,打消你最后一层疑虑。


    这事可不是个例,据国家反诈中心统计:


    从2020年到2021年4月,“注销校园贷”相关骗局超过5万起,损失金额高达26亿


    (来源:dbbqb)



    看过这么多骗局套路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上当?


    尽管这些年我们的防骗意识在不断提高,但骗子们总能找到人性薄弱的一环。


    接下来,小马老师就来盘点几个典型的骗局,看看我们都吃了什么亏?



    从众效应

    1



    你走在路上,发现一家小吃店门口排了很长的队伍。


    即使你并不饿,但看着这么多人都在排队,你会不会也不由自主跟风排队呢?


    (来源:dbbqb)


    尽管有时候,这种排队的场面是商家自导自演的。


    因为商家知道,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当情况不明的时候,就会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


    这个套路,诈骗分子玩儿得可溜了。


    这些年因为投资热,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投资大V,个个号称股神,能预测涨跌。


    他会让你加入了他运营的微信群,群里有一批它的信徒,每天都在说跟这大神赚了多少钱。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就相信了。


    因为你觉得,既然这么多人都说好,那一定是不错。


    但实际上这些信徒都是托,那么好的发财机会,人家干嘛跟你分享,你以为他们是菩萨?


    ——这就是传说中的“杀猪盘”



    盲从权威

    2



    还记得前面的支付宝学生账户骗局吗?


    尽管当事人小王,多次提起戒心,但在骗子利用“官方政策”+“中国银联”这些权威出来之后,心理防线依旧步步溃败。


    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来源:dbbqb)


    然而,在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甚至未知的权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或许你可以思考一下:


    你有什么能量,能让权威来主动来找你呢?可能是来骗你钱了!



    互惠/损失厌恶

    3



    人性的贪婪总是让人放松警惕,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有了养老需求,希望通过投资为老年生活谋求一份保障。


    于是一大批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销售老年产品的旗号,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


    他们先是利用小恩小惠博好感,降低老年人警惕性。


    比如组织旅游、聚会、讲座,送送米面粮油,时不时还带着瓜果梨桃上门拜访……有时甚至比亲生孩子还殷勤。

    (来源:dbbqb)


    跟老年人拉近距离后,再抛出高回报承诺,什么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什么词好使,就用什么词。


    这些老人也不懂啊,听着这么好的回报,不买就像亏了什么似的。(这就是损失厌恶)


    于是就上当了!


    虽然这事一看就不怎么靠谱,但是在你享受不法分子的小恩小惠时,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美国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把这个套路叫做“互惠”。


    就是受了别人的恩惠,你会产生亏欠感。


    接下来,不管别人提什么要求,你都会放松警惕,更容易接受。


    总之,在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旦我们确定这种善意是需要回报的,就狠下心,果断拒绝


    下次再遇着这种事,记住下面这句话: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其实,小马老师严重怀疑,这些诈骗分子肯定都专研过营销心理学。


    权威、互惠、从众、损失厌恶......


    他们把人性的弱点都拿捏得死死的。


    就算他们不做骗子,去干个正经的销售,比如大火的直播带货,肯定也能有一番作为。


    可惜了!



    小马结语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


    所以这些显而易见的骗局根本不是个事。


    但从这些骗局也能看出来,我们的防线其实很脆弱。


    道理看似都懂,但一旦身处“局”中,就很容易被迷惑。


    反正一旦涉及钱”的事,务必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无法决定,就多跟几个人说说,站在圈外的人总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就像现在小马老师带着大家来回顾这些骗局一样,跳出来,就清晰了!


    你还知道哪些不法分子的套路?

    如果有,欢迎留言,让更多人看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