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做一次CT,患癌风险提高43%”真的吗??

更新时间:2024-03-29 10:07

近日,一个话题火上了热搜,连大白的家庭群也没躲过:


“做一次CT,患癌风险提高43%”,这个结论让很多朋友感到很恐慌。


甚至不敢去做CT了。


到底有没有道理,大白给大家掰一掰。



CT增加患癌风险,是真的吗?


首先要告诉大家,是真的。


这个视频里提到的研究,是2023年11月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这篇。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620-0


研究本身还是挺严谨的,随访了9个欧洲国家中超过94万人(研究对象都小于22岁)。


研究结果显示,CT剂量的积累和患血液恶性肿瘤风险,存在正相关联。


与辐射剂量<5mGy相比,当所有剂量≥10mGy时,就能观察到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有所提高。


当剂量≥50mGy时,罹患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了166%。


同时,辐射剂量与肿瘤风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剂量-反应关系,即辐射剂量每增加100mGy,患肿瘤的风险将增加96%。


一般情况下,一次CT扫描的辐射在2-15mSv/mGy,但是剂量会“积少成多”。

 

每增加一次CT检查,患血液恶性肿瘤的整体风险增加43%。CT检测的次数越多,辐射就不断积累,从而会导致患癌风险的增高。

 

而且,即使在10-15mGy的低剂量情况下,也仍然会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


不过,研究人员特别强调了:这不是为引起恐慌,而是提醒不要因为低辐射剂量就滥用CT检测,而且也呼吁医院在使用CT技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次数


从研究对象和结论结合来看,这份研究的本意是儿童CT检查增加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从而提醒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要更谨慎地给孩子开CT检查(因为只研究了年龄<22岁的人群)



做个CT,危害有多大?


CT,简单来说,就是机器发出X线,穿透人体,到达处理器形成图像。CT检查一般包括平扫CT、增强CT扫描和脑池造影。


平扫CT:检查者平躺在CT机器上,医生操作机器,完成扫描。


增强CT:在平扫CT基础上,增加对比剂,判断血供是否病变。


脑池造影: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可检查脑部是否出现小肿瘤。


为什么做CT检查对人体会有影响?主要是检查过程中,会产生的电离辐射。


过量的辐射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身体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不育不孕或胎儿畸形。


不过!这里的重点在于剂量!


对普通人来说,单次辐射剂量≤50mSv,年辐射剂量≤100mSv,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如果只是例行体检或因诊疗需要偶尔做一次的话,辐射剂量不会超标。


此外咱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存在着微量的天然的辐射,躲也躲不掉,放宽心态就好:


• 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 地铁安检乘客可能接受剂量<0.01mSv/年

• 每个人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本底)辐射剂量为2mSV/年左右


不过肯定还有朋友担心,那些都是无法避免,被动接受。但做不做CT是可以选择的,能不能干脆不做?


大白觉得,这就多少有点因噎废食了。


相比理论上的风险,查清楚现在的疾病,针对性治疗,显然更急迫、更重要。


不过也要注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CT检查,例如:


1、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做CT检查。

2、甲状腺出现病变的人群,不建议做增强CT检查。

3、过敏体质人群,可能对碘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

4、处于备孕、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不能做CT,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



减少辐射的小技巧


如果你实在很担心,在CT的时候还可以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比如:CT检查时,快速配合医生提出的要求,缩短医生检查时间。


检查完之后,还可以通过喝绿茶、吃新鲜蔬果、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具有抗辐射作用的食物,来降低辐射的影响。


总结一句,CT虽有辐射,但也要理性看待。不讳疾忌医,也不要过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