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商业大佬纷纷觊觎移动医疗

更新时间:2017-08-26 17:10

  【摘要】随着国家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移动医疗在2015年实现了获利全开,如今各界大佬都纷纷看好医疗这块大蛋糕,希望能在医疗行业大展拳脚。其中,中国太保在7月27日对外宣布,旗下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和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商业保险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殊途同归
  去年初,阿里为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斥资1.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后来又开始借道支付宝,推出阿里健康APP切入医药产品销售。同时,野心不小的“未来医院”计划也迅速在全国多家医院铺开试点,直接在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甚至查看检查报告等流程。
  而与之分庭抗礼的腾讯,也在去年上演了一出“买买买”的土豪剧集。去年6月,腾讯和京东联手以2300万美元参与缤刻普锐B轮融资,布局可穿戴设备与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此后,更是分别以7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豪掷丁香园与挂号网。意在将两者作为医疗资源,通过微信实现粘性更强的医疗生态体系。
  去年9月底,始终没有在“医”上动作的中国平安才推出健康医疗APP“平安健康管家”进行公测,上线包括问疾病、看名医、逛社区、收资讯以及测健康五个功能模块。对接名医,主打三甲名医即时在线咨询与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概念。
  在等待了将近一年之后,中国太保旗下健康险公司也终于出手,合作的对象又是阿里,在双方的合作领域中,本报笔者了解到,双方除了将把太保安联现有的健康险产品实现线上投保、理赔申请、审核、直付等在线流程,还将针对互联网的需求和场景开发新产品,其中包括为在阿里健康云医院就医的患者设计产品。此外,双方还将围绕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探索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疾病防控、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及养老护理等领域的商业保险服务模式。
  “进入2015年,投资强创新力的医疗信息化企业、网络医疗服务机构,成为资邦控股集团战略发展新方向。资邦依据国家政策,引入先进的国外成熟康复模式,以投资带动健康服务业发展集群化,构建健康城市服务功能。我们和区域医疗协作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医疗将成为资邦控股集团发展的新风向。”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资邦控股首席战略官韩瑾指出。
  而在韩瑾看来,对于目前出现的各种互联网金融+医疗模式之优劣,他不能做评价,但都是殊途同归,为的是能够在国家推动医改的大背景下,从中寻找到商机,也要兼顾更多的社会责任,否则乱哄哄的“一锅粥”就失去了意义。

  盈利之道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即使来自于专业机构的预测要到两年之后,整个市场的规模才达到200亿元,然而各界的资本早已经砸了数十亿进场布局,它们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就曾表示,如果商业保险公司通过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就可以整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调节医疗供给之间的关系,优先提供更具有成本效果的服务,从而使整个医疗体系更加的高效。未来医保将成为医院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收入来源,在法定的医疗保险或者基本医疗保险的规模、增速受经济发展制约的情况下,要提高医生的待遇,更好地发展医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将互联网金融与医疗结合,所要解决的就是三大问题,看病难、就医贵以及日益突出的医患关系,如果说移动医疗能够缓解看病难的问题,那么就医贵是不是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目前不得而知。至少上述几种模式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收益,再通过一些资本控股药品生产企业,来降低医药价格。不过效果还需要慢慢观察。”7月30日,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指出。
  这位人士也分析称,如果说平安健康险推出的APP模式是要给医疗机构以及从业人员带来最大化的利益,那么腾讯、阿里的模式是抢占医疗资源,简化就医流程,并进而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获得更多的投资客户。
  “目前移动医疗的格局,正从跑马圈地进入诸侯争霸阶段,前有腾讯、阿里的大刀阔斧,后有京东、百度、小米的虎视眈眈,如今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也开始进来,还有甚多创业公司进场。”对于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7月31日,上海一家医学基金会负责人受访时则坦言。

  慧择提示: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的重视程度加深,更多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始设计医疗板块,其中阿里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阿里健康APP切入医药产品销售,中国平安在也在去年推出出健康医疗APP“平安健康管家”。根据目前的状况分析,未来将有更多的创业公司进入医疗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