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锁定“三农”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做实农业保险

更新时间:2015-02-04 10:29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向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将进一步做实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如期而至。文件主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连续12年锁定“三农”问题,为我国今后的农业工作指定了“强”、“富”、“美”三大方向。而保险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自然是实现“强”、“富”、“美”的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保险在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及完善农村社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作用积极。特别是在改革红利的刺激下,农业保险已实现跨越式发展,覆盖面和参保农户数都有了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1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6.2%;承保金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9.6%;共向3500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14.6亿元;承保主要农作物超过15亿亩,约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62%;承保森林面积24.7亿亩,覆盖率超过85%。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超过2亿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

  成绩属于过去。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而在每一个难题的答案中,都离不开“保险”。比如,农民富,现在遇到两个难题:如何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稳定?如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价格手段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在国内外价格倒挂,有一些农产品,如棉花、糖料已经顶破“天花板”,再用这种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农业补贴的空间也在逐步减少。我国入世时承诺的8.5%的“黄箱”政策还在实施,非特定产品的空间也很大,但有些产品的补贴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强调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保险”的部分并不少: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中央对财政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领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加快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扩大森林保险范围;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可以说,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上,保险业从保障粮食、保障人两方面均予以配合,不过总体而言,基本上是对去年及以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延续、细化及深入。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今年则继续深入要求,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

  如此看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农业保险最需要的是做实基本、细化现有。正如全保会对2015农业保险相关工作的部署:“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险产品升级提质,完善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运行机制,推动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在完善与推动之中,将农业保险做实、做好,为“三农”“强”、“富”、“美”提供坚实保障。

  慧择提示: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示,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将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更大程度上提升保险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