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结构化证券业务疯长 信托公司多渠道配资

更新时间:2014-12-05 11:32
  【摘要】在信托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证券投资类业务的发展受到行业的重视。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强攻结构化证券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信托公司证券业务疯长
  用益信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期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规模占比继续上涨,其数量稳居首位。其中,前10个月共成立证券投资类产品1855款,占同期信托产品总数量的26.83%,融资规模为775.29亿元,占比达9.86%,环比上涨0.68个百分点。
  “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房地产及基础产业领域业务受阻,预计证券投资类业务仍将持续上涨态势。”用益信托研究报告称。
  从最新一周(11月24日到11月30日)数据来看,证券投资产品发行数据仍位居第一位,占比接近30%,募集资金规模也接近两成。
  独家获悉,近期,监管层又在对银行类等金融机构涉房地产融资风险进行调查,征求意见。信托公司传统主流的地产、融资平台均难以维持以往的增长。
  “目前,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要求北京、上海地区分部的销售人员、产品经理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进行证券业务培训。”上述中西部地区信托公司研究人士称。
  他表示,不过从业务来看,信托公司目前做的仍绝大多数为通道业务,较少信托公司涉猎主动管理。其中,通道业务主要为阳光私募业务和结构化业务两种。
  阳光私募业务是信托公司传统的,也是规模最大的通道业务。据了解,信托公司是目前传统阳光私募基金最主流的发行通道,目前市场上正在运行的阳光私募基金中,绝大多数是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
  不过,随着私募基金备案制的推出,私募基金管理人主体资格确立之后,可以直接发行产品,对信托通道业务挤出效应明显,信托通道费用出现不小下滑。
  “现在,阳光私募通道费用普遍下降为千分之三四左右。这些业务尽管仍是信托公司最核心的证券业务渠道,但业务占比的趋势是在下降。”一家信托公司负责人此前对称。

  信托公司多渠道配资
  鉴于前两年资本市场低迷,伞型信托这一杠杆融资被不少商业银行雪藏,但近期,随着股市转暖,商业银行开始力推该项业务,包括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在东部地区推“伞形结构化业务”(见本报12月4日稿件《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路径:借道伞型信托》)。
  由于伞形信托需要联合信托公司操作,结构化业务近期开始成为信托公司证券业务亮点。
  “银行态度非常积极,以往都是券商、信托找它们配资。近来有银行主动找过我们商谈这块业务,因为我们是信托公司中开展证券业务较多的。”上述中西部地区信托公司研究人士称。
  他进一步透露,目前除了借用银行资金进行配资外,信托公司还会借助券商、集合信托产品来募集优先级资金。“通过银行资金配资的一般在信托公司投行部操作;通过券商和发行集合信托配优先级资金的,一般则在证券业务部操作”。
  据介绍,通过集合信托这一自有渠道来募集优先级资金,从而为伞型信托配资,信托公司从中获取的报酬要远高于给银行做通道。缺点则是效率相对低,集合信托募集需要一定时间。
  “理论上,如果信托公司能够成立资金池充当优先级资金,配资效率就可以接近银行理财资金。但由于监管层从严了信托公司资金池监管,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上述中西部地区信托公司研究人士表示。
  翻阅了银监会2010年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信托公司结构化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未对优先级资金来源进行明确限制。对于劣后受益人则限制“参与单个结构化信托业务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得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投资劣后受益权”。

  慧择提示:今年以来,信托行业结构化产品存量较大,结构化证券业务发展正在持续加速。此外,银行理财、自有渠道双对接,信托公司正在多渠道实现配资,以促进结构化业务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