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系列利好政策重燃资本投资热情

更新时间:2017-08-27 03:34
  【摘要】随着上海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布局上海保险业。近日,据了解,上海“国字头”险企整合告一段落,不过,很多保险公司的投资热情却依然高涨。

  据业内人士介绍,继自贸区首家法人寿险公司上海人寿获批筹建,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也落户上海自贸区(下称“自贸区”)。除此之外,很多国企和外资保险公司欲在自贸区设立再保险公司。

  “上海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有了自贸区和国务院全面支持的"国十条",资本方对保险的热情再次蠢蠢欲动。”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悉,目前列入上海保险政策议程的除了保险交易所、税延养老、以房养老、自贸区保险新政外,为了配合保险“国十条”具体落地,上海金融办联合保监局正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让保险业尽享政策东风。

  保险业变阵
  继上海人寿获批筹建后,上海保险业一直在疑问,会不会还有保险金融机构落地自贸区。笔者采访中获悉这个可能性很大,目前已有国企和外资在进行政策咨询,想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家再保险公司。
  而率先获批筹建的上海人寿目前正在加紧筹备期,背后股东不仅有国企、民企还有地产商。中国海运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城投、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外高桥集团、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公司以及大型民企中瀛集团、宝龙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太保集团旗下的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也确定落户自贸区。
  借助政策东风,资本对保险蠢蠢欲动的热情又回来了。
  作为上海人寿股东之一的上海国际集团在过去两年清空了旗下的大众保险和安信农业保险,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公司在半年前刚入股了首家台资合资寿险国泰人寿。而市场传言上海国际还想接手中德安联中方股东50%股权。
  但是对此传言消息,上海国际不予置评。上海国际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作为上海市政府定位的资本运营平台,未来将会在1-2年内完成平台的战略规划,在保险板块,下一步动作是什么目前仍然不便公布。
  资本方总在寻求新的猎物,而经历了国企股东进退的保险企业依然在如何生存上徘徊。
  从国企划归外资的大众保险,已经更名为史带财险仍然处在磨合期。股权变更后,史代保险先后派驻了三任总经理,目前即将迎来第四位总经理梁铭,而上一任总经理陈晓从6月30获保监会批复到离职只有短短五个月。
  “格林伯格总的战略已经很清晰明确,但是操作细则还要升华,一个公司的转型也不是一两年就能成功的。”史代保险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然在经历中高层大换血,巧合的是离职的人或者去上海人寿、或者去陆家嘴国泰人寿。
  对于近日保监会正式批复部分股权划归太保财险的安信农险正在平稳过渡。太保财险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控股安信农险后,主要是自身具体运营,并没有派驻新的领导层。
  陆家嘴国泰人寿股东变更后,目前也在招兵买马。而对于这样一家小公司的发展战略,陆家嘴国泰人寿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还是会专注于保障型保险的销售,而新股东能否在投资以及银保渠道上提供资源还是未知数。“保险是金融业务中开放最早的,而在投资方眼中,险资依然具有天然优势,比如成本低,期限长,投资范围宽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是做保险需要专业性和耐心,如果想挣快钱,不如去搞互联网金融。

  上海保险加速度
  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重燃上海保险业的热情背后,是一系列政策在上海保险业不断落地。
  据悉,目前上海金融办会同上海保监局正在研究制定国十条具体实施细则,目前已经分别上报给了上海市政府以及保监会。除此之外,保险交易所、税延型养老保险、以房养老、自贸区保险新政都给上海保险业带来发展的“春风”。
  在自贸区政策上,上海保监局介绍,目前离岸保险税收问题被正式纳入自贸区税收政策研究框架,自贸区外汇保险改革、资管公司设立自贸试验区子公司、货运险电子发票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自贸区航运保险和离岸保险业务发展、为保险资金的境外运用、为保险机构“走出去”提供了跳板。
  而公司设立在自贸区除了可以享受区内政策创新,也可在区外开展业务,这对众多企业吸引力很大,多家自保公司、再保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中介等专业性法人公司正酝酿计划入驻自贸区。
  上海本土保险平台太保集团目前在自贸区除开设了财险分公司外,还设立了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
  上海保监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自贸区内已设立13家保险公司和1家外资代表处。自贸区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3.86亿元,其中财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82亿元,寿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2.04亿元。另外,离岸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11亿元。
  离岸保险业务方面,太平洋财产自贸区分公司开展离岸保险业务1074.99万元,占全部业务的48.09%,其他保险公司也纷纷将离岸保险列为重点发展业务。据了解,上海保监局目前正就如何对接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以及国外自贸区自动通关平台经验等,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深入交流,目前已经完成平台对接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作为首批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一直是中外保险公司聚集的第一阵地,不过在法人单位上,仍逊色于北京,从保费体量上,也有差距。在中国保险公司中,能排的上位次的除了太保集团、太平寿险、大地财险,众多公司处于第三梯队,而数量众多的合资保险远远没有爆发出期待的能量。
  而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上海保险的发展仍值得市场期待。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借政策东风变阵保险,与此同时,外资重燃上海保险业投资热情,而且,相关部门还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上海保险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